荆楚文化建筑的特点
荆楚指的是我国的哪些地方呢?有关于荆楚文化的建筑特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呢?现在祥安阁为您介绍荆楚文化建筑的特点的相关文章。
荆楚文化建筑的特点
荆楚文化建筑特点
荆楚建筑风格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
“荆楚”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今天,也可以将湖北地区的建筑统称为荆楚建筑。
“灵王倾国崇台宇,钟鼓凌空震三楚”,楚国,曾在历史上留下灿烂的文化篇章,其代表性建筑章华台,曾多次被诗人歌颂。楚人将“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气往轹古,惊采绝艳”的艺术境界、“奇诡莫测,意象峥嵘”的艺术想 象凝聚在建筑中,使荆楚建筑体现出惊世骇俗的奇异之美,甚至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楚建筑的过度奢华,当时就有人提出批评。研究和传承荆楚建筑,也要“去伪存真”。
湖北古代建筑风格(秦以后至1840年以前)
湖北古代建筑涵盖了居住、行政、礼制、宗教、商业、文教、景园、防御等各种建筑类型。襄阳、荆州古城是湖北古代建筑中的杰作。
但是,湖北古代建筑与周边省份的建筑形式明显趋同,鄂西北建筑接近豫南建筑,鄂东南接近徽派建筑,鄂西接近川东建筑,而在风格的纯正性、空间的丰富性、格局的完整性、细节的精美度等方面,湖北古代建筑又与相邻省份的建筑存在差距。
由于古代楚地文化已不存在自成体系的文化结构,荆楚建筑风格虽持续影响后世,也仅体现在建筑的某些方面,使湖北古代建筑个性不强,地域特色不鲜明。
湖北近代建筑风格(1861年至1949年)
湖北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湖北近代建筑主要集中在武汉、沙市与宜昌,少量散于中小城市与村镇,都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
湖北近代建筑将地域适应性设计策略运用于居住及公共建筑,从中西混杂、模仿中国固有形式,逐渐创作出成熟的中西合璧建筑形式。湖北的重要事件性建筑已经成为荆楚之地的集体记忆,江汉路、昙华林片、首义片、珞珈山片等区域,目前仍然是武汉市人文气息最为浓厚的城市空间。此外,分析、借鉴近代里份建筑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当代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在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适应市民文化需求、自然环境与气候特点。
湖北现代建筑风格(1953年至2013年)
从1953年开始,通过学习苏联的城市规划、住宅建设、工业建筑方面的设计规程与管理方法,湖北向国际化、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武重、武锅等工业厂房、武汉长江大桥等建筑,都是这一时代的见证。
改革开放后,湖北现代建筑的设计创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南商业大楼、洪山体育馆、武汉亚洲大酒店等现代建筑陆续涌现,到今天,一些建筑,如国博中心、楚河汉街等,已成为湖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荆楚民居建筑风格
湖北各地区民居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
鄂西南地区传统民居以吊脚楼为主要形式,还包括一些砖石与木构混合建筑,如利川大水井李氏庄园和咸丰严家祠堂。
鄂西北传统民居平面布局常为对称多路多进四合院式,建筑围合,屋顶连为一体,院落均为天井院。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有翁家庄院、高家花屋、冯氏民居、柯家祠堂等。
江汉平原传统民居多为天井式、天斗式、天井天斗混合式,尤其天斗式建筑是其他地区不多见的。保存较好的有洪湖瞿家湾老街、监利周老嘴老街等。
鄂东南地区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通山、阳新、崇阳、赤壁等县域。通山境内有一类特殊形制的“牌坊屋”,常见既可用于宗祠,也可用做住宅。
鄂东北地区传统建筑依附于地形灵活布局,院落、室内外均有高差。如红安七里坪老街及民居、罗田新屋垸等。
荆楚村镇风貌
湖北传统村镇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布局多样。
鄂西南地区高山丘陵较多,当地居民多靠山而居,形成适应不同坡度地貌的吊脚楼村寨。不拘一格、利用地形、不择朝向、尽其条件,而且草木繁茂,水源洁净,生态良好。
鄂西北传统民居长期受多元文化影响,其民居依山而建,横向多路,进深受限,因此“多路少进,横向展开”是该地村镇主要布局特点,遵从“左上右下”、“东尊西卑”的基本规律。
江汉平原地区几乎所有集镇都位于河流两岸,主要街道多与河岸平行或重心向河岸倾斜。
鄂东南地貌基本为丘陵和山地,大多数村镇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在有溪水河流经过的区域,介于山脚、田边择一较平缓的土地来建造。
鄂东北村镇最具特色的当属位处山凹处的宗族聚落,位于平坝地带的府第和宅屋,以及位于山顶的堡寨。宗族聚落规模都较大,讲究山水格局。府邸宅屋形制丰富,有的“独屋成村”,山寨既有军事山寨,也有民防山寨。
荆楚建筑现状
湖北19世纪以前的建筑均以土木结构为主,历经岁月风雨、战乱蹂躏,今天只能从部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所保留的部分地段或是出土文物中去领略其风采。有幸留存至今的,大多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眼下,大规模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使一些城市和建筑的文化特色正在逐步被吞噬,荆楚文化的灵魂和神韵正被淡化,“千城一面”危机正在蔓延。
荆楚文化与荆楚派建筑风格如何再现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荆楚文化建筑风格的探寻要寻到其“源”,通过借鉴与化用的手段,应充分了解环境、气候、民族、风俗习惯等情况,结合建筑功能类型、现代技术与绿色建筑材料等综合性因素,从中寻找荆楚文化可以发扬的内涵,获得创作的灵感和题材,建造出既是传统的、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建筑物,从而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此次研究的最终成果,将形成“荆楚派”建筑风格的理论基础、应用指引和参考借鉴,为“荆楚派”建筑风格的创作与实践奠定基础,繁荣我省建筑创作,传承荆楚建筑风格,提升城乡建设整体水平。
简单介绍荆楚建筑的特点
★建筑样式丰富多彩
楚国的建筑形式和居住习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主要建筑原型包括:宫殿、宗庙、公府、馆榭、地宫、离宫、坛、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
台:单层土台,又称“坛”。
层台:重台。
榭:在台上修筑的屋顶、明柱和围栏。
轩:附属于宫室建筑的走廊。
层轩:台式建筑的上、下和多层建筑的每一层均有走廊。
阙:是宫寝门道两旁的高台建筑,供了望之用。
★高台巍峨
楚国高台建筑,最能集中体现楚建筑的特点和工艺水平,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有重要地位。
历代楚王,多好筑台。其中,最著名的是章华台。《渚宫旧事》载:“初,(成)王登台临后宫,宫人皆仰视。”李白亦有诗云:“屈平辞赋垂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可见楚宫室建筑巍然峻高,傲岸挺拔,体现了楚人强烈向上的生命活力。
楚国高台形制形成的原因,与其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地下水位高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楚国高台建筑是后代高楼建筑的先河,对秦汉以后的高楼建筑有着重要影响。武汉地区宋代建筑的琴台、禹稷行宫、明代创建的晴川阁便是实例。
★干栏式建筑别有风情
干栏式建筑是楚国著名的建筑样式,其特点为一楼架空,二楼居住,以竹木结构为主。
干栏式建筑,在楚国比较多见,如《招魂》“坐堂扶栏,临曲池些。”因为楚地水系发达,楚国出现高台建筑与水上干栏的混合型建筑。
楚国干栏式建筑是楚国民间的主要建筑形式,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干栏式建筑在我国南方的土家族、苗族中至今仍然沿用。
★喜用木材
在建筑用材上,楚人喜用木材。木材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为一身,恰恰与楚国人的文化性格相切合,加之楚国境内木材资源丰富,因此木材成为楚地建筑的首选材料。
★崇尚“天人合一”
楚国建筑特别重视人与自然融合相亲的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贯穿楚建筑的设计、建造、装饰中。
以楚楼阁为例,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亲近;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栏杆,极力削弱体型上的竖高感觉,使之时时回顾大地,仿佛对大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屋面、屋脊、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仿佛自己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天人合一”建筑观是楚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是楚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色彩尚红、尚黑
楚国建筑多用红、黑色。
楚人钟爱红色,源于楚人的远古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意识。红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则是指北方,红黑二色有阴阳调和之意。
在楚建筑装饰中,以红、黑色的强烈对比为主题基调,在此基调上再敷陈五彩,艳丽、缤纷、斑斓,心灵的震慑与感官的享受奇特地融为一体。
★个性飞扬
楚国建筑装饰纵横恣肆,个性张扬,如鹿角立鹤造型、人首蛇身造型、等等, 莫不表现出一种自由、张扬的艺术魅力,赏心悦目。
湖北现代建筑的“荆楚风格”
1.荆楚建筑的特色
荆楚建筑文化的最大特点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
荆楚建筑属于建筑范畴的“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是南方干阑式建筑与源于北方穴居的高台式建筑融合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代表。荆楚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砖,石,土材料相配合,向来注重与自然地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艺术性格上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得追求。
在选材上,木材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为一身,恰恰与楚国人的文化性格相切合,因此成为荆楚建筑的首选材料。建筑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地处中原的楚国地大物博,木资源丰富。因此,选择木材也是有其必然性。
荆楚建筑在建筑类型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公府、馆榭、地下宫室、离宫、坛、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它们的种类和使用功能虽不相同,但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楚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楚国的建筑重视人与自然的融合相亲的文化精神。以其楚楼阁为例,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亲近;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栏杆,极力削弱体型上的竖高感觉,使之时时回顾大地,仿佛对大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屋面、屋脊、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仿佛自己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建筑风格上,荆楚建筑的屋顶、木构件、飞檐等人性化设计,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示的结构美和装饰美本身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楚建筑的屋顶一般很大,并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及以后的“举折”的做法。虽然曲度不大,屋角也没有翘起,刚健质朴的气势较浓,但也初步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字型的屋顶造型,既扩大了室内的空间感,同时有利于排水。类似的还有楚独有的干阑式建筑风格等,这些做法相比同时期的欧洲的平屋顶和中国北方穴居,更具有“人性化”设计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楚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木构件主要指柱、梁之外的悬挑受力构件斗拱,古老的“斗拱”系与檐口平行。迄今所发现的楚建筑异型木构件中有十分精美的拱形构件。木构件的“制作”主要指构造结合的榫卯技术,其本身不用一钉一卯,完全插接构成。源出于南方古老的干阑式建筑中的榫卯构造,为楚建筑所承袭发展,不但系列完备,而且技术先进。在承重结构过渡为装饰构件的过程中,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都将两种功能结合得天衣无缝。终于成为其独特的南国风格。
建筑装饰上,楚国的艺术家们既看重人与自然的统一,充分表达个性的自由,可是又积极入世,回归到人本的理性现实。以其雕塑为例,在发掘的楚系墓葬中发现如:比细高腿还长一倍的长脖子鸟的脑袋上忽然长出了枝杈繁生、尖端锐利的成对鹿角来;昂首引吭、展翅欲飞的长颈彩凤偏偏要站到斑斓猛虎的背上去,而自己的背上却生出一对繁枝的鹿角;人首蛇身的补天女;双手擎万均的编钟乐架武士,是力的表现;飞凤、鸣鸾、长蛇、奔鹿,还有鼓胀着肚子的具蛙在进行着一场只有现代人类才可能进行的水陆空交叉的立体大型混战,是人间善与恶的搏斗……这些作品,对于地下的死者,是欢送他们祝愿他们飞升上天上仙境,对于地上活着的人们,是鼓励他们面对自然、征服自然。多数的雕塑作品是实用器物,把器形制作成许多种动物的形象,施以彩绘,以至浅高浮雕、镂刻等等,莫不表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充满着浪漫情调,以供装饰陈设,赏心悦目。楚国建筑装饰以红黑两色的强烈对比为基调,这是由于当时楚人的审美观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荆楚建筑始终是“天人合一”与“礼法、宗法制度”的联合体现。“天人合一”追求自然,“礼法、宗法制度”注重等级制和规矩,看似矛盾,但反映在建筑上,两者并没有截然分开。如“台”、“坛”等建筑形制是礼制建筑,但它们在布局上追求的还是“天人合一”的理念,二者并不矛盾。
总的说来,“天人合一”建筑观是楚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是楚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2.“荆楚风格”民族形式的现代建筑探索
民族传统形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建筑从欧洲发源地走向世界各地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古称荆楚。具有楚文化传承的灵秀与放浪。保护、继承荆楚大地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发扬传统文化是湖北城乡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现代建筑创作再现“荆楚风格”,为湖北建筑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而所取途径有两种:局部符号和整体意象。
2.1 运用传统符号的“荆楚风格”现代建筑
古楚文化,时隔久远。建筑师根据遗存片段,从中抽象出某些符号,如黑、红、棕三色的组合色彩、底层架空、线型硬朗的大屋顶、曲弧下垂的屋面檐口、翻翘高扬的翼角、江南图腾凤鸟和水乡物产鱼藻为主的装饰纹样等等,结合环境,巧妙地运用一种或多种符号,点缀设计,以象征历史传统。汉口的武汉博物馆,造型方正的主体馆楼处于中轴线高潮,建筑体量高大而略显封闭;粗大裸露的角梁,四出搭支,会于一点;上部覆盖蓝色方锥形屋面,檐内开梯形顶窗;主体前方左右两侧副楼,用了同样色调的蓝屋顶,样式则与古代的 顶相似。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总平面由三组建筑组合而成,纵深轴线、两进院落;左翼已于1988 年建成,右翼和中堂设计沿袭建成风格,正在施工中;虽是现代功能的建筑,然而,群体布局及单体造型均模仿古楚制式意象;展室采用巨大的覆斗形大屋顶,高大的内部空间十分有利于展品的展示与收藏。湖北省档案馆是一座高层建筑,紧邻东湖,平地突起;上部作了简化的传统建筑屋顶处理,采用金黄琉璃挂檐板;建筑外貌与风景区的山水环境格调取得协调。碧波宾馆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宾馆,建筑设计有意识地与环境融合,使之成为风景旅游区的一个景点。楚天大厦、丽江饭店则主要在平面功能与内部装修上,带有明显的楚文化特色。湖北剧院,是在原址上拆旧重建的,更多地表现了中国传统特别是楚文化的建筑意象;其设计构思荟萃地段蛇山黄鹤楼等楚风建筑理念,传递了黄鹤、鼓琴、以及鄂西干阑的丝檐歇山之意。像武汉世贸大厦那样的超高层建筑,也采用了深受楚地人喜爱的十字歇山脊,并加以简化,目的在于为了与紧邻的武广大楼高技派美学风格的顶部造型对比协调,同时提高自身的可识别性。运用传统手法、摘取历史符号,以增加建筑空间和造型的人文气息,是当今现代建筑非常值得探讨的创作之路。
2.2 传达历史意象的“荆楚风格”现代建筑
如何挖掘传统建筑文化所保留下来的有形遗产及其无形资产,也是现代建筑深入发展必然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课题。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球范围出现的“寻根”热、旅游热,正逢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转折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大大地促进了旅游业不断拓展。为了延续文化传统,也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湖北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也重建了一些古建筑,修造了一些仿古建筑。这些新建筑不一定都是沿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在原地、依原样复建,也没有“修旧如旧”,而是参照史学、考古学、建筑学提供的荆楚建筑整体意象,加以仿造。它们虽用的旧形式,却换了新内容—现代材料、现代结构、现代尺度、现代功能—因而也可以归类为现代建筑。武昌蛇山黄鹤楼,原址环境在建长江大桥以后有了很大的改变,就地重修已无可能。新建的黄鹤楼以清代旧楼为原型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其外貌并非“荆楚风格”,只能算是“楚地”历史的象征。楼高50m,平面正方形,四面各加抱厦,形成十二个折角;楼顶金黄琉璃、飞檐翘角。汉阳龟山晴川阁,坐落临江“禹功矶”,按清末形式复建,两层楼阁、重檐歇山,青瓦反宇、红柱环廊。虽外观更显古香古色,但与黄鹤楼一样,实际上都是体量巨大的现代楼塔式旅游建筑。它们既能满足大量性游人登高揽胜的需要,又在现代化大都市高大、单调的建筑群包围的环境中,以突出的形象据山临江、搭建视廊,成为全城的地标。东湖暂让西湖美,为了把武汉东湖打扮得比杭州西湖更美,几十年来,改造、建设持续不断。1986 年,在东湖磨山兴建了“楚文化游览区”,总体规划中建设重点是风景区的主体建筑—“楚天台”。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处长江中游今湖北境内。楚国的建筑今已无存,但大量出土文物展示,楚文化无比精绝,尤其是建筑艺术宏伟精美,成为当时列国竞相仿造的对象。参照《楚辞》文字描述及出土文物形迹设计的楚天台,建于东湖边磨山主峰山顶侧25m 处;后楼利用山形,双层云台为基座;顶部三层卷棚歇山屋面;前殿黑红色调,屋顶上装饰鹿角立鹤钢雕仿木结构。整个建筑踞山临水,控制四野,远望形胜宏伟,有如京师颐和园昆明湖与万寿山之间的佛香阁。近旁更筑有楚街市、楚城楼等一系列建筑,其细部处理,檐部、屋脊、门窗等都采用了出土文物中的装饰风格,使东湖公园变成一处很有“荆楚味”的现代建筑园林。
3.湖北地区性现代建筑创作
这里所列举的“湖北地域性现代建筑”的设计依据主要来源于湖北所处华中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境内现代城市赖以生存的文化历史条件。现代主义具有明显的功能主义本质,所以这是一条有生命力的现代建筑探索之路;这样的设计思路和作品,同时对周边地区也能产生示范作用。
3.1 特殊自然条件下的地区性现代建筑
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理念出发,存在于地方的特有条件。功能原则要求建筑设计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气候与物产。湖北素称“千湖之省”,正当华中冬冷夏热过渡性地区;武汉虽为“百水之城”,却居长江 “三大火炉”之首。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极大地决定着当地的建筑特色。汲取、发扬本土性建筑的环境策略也是湖北现代建筑营造的原则。和长江中下游过渡性地区其他地方一样,湖北建筑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就是探寻夏热冬冷特殊地区的建筑环境对策。今天,建筑节能和宜居环境的建筑观深入人心,而且已经是湖北建筑师自觉遵行的建筑设计准则。早在20世纪60年代,湖北的建筑师们就结合武汉地区特点,设计出了一批带小厅的小面积住宅。这些新式的住宅,因在组织自然通风方面有所改进,而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20世纪70年代,湖北省曾经集中组织力量进行城市与农村住宅调研设计工作。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展开有关屋面及地下室防水、南方建筑的通风隔热等研究试验。经过科学研究和技术论证,找到一些解决武汉地区住房闷热问题的技术措施,做出了结合地区气候特点、平面布置和自然通风比较合理、具有较好使用功能的地方特色建筑。成功的实例有湖北省计量局住宅、湖北柴油机厂住宅、农机部武汉办事处住宅及武胜路实验性住宅等。武汉市规划局办公大楼、鄂城墩西区综合楼、武汉市检察院办公楼等,这些建筑虽然功能比较单一,而且都有各自的类型特点和不同的使用对象与要求,但是由于地处湖北武汉,良好的热工环境创造,势必成为设计特色的首选。因此,结合环境与功能,合理布局,提供良好的朝向与通风以及足够的视野,这些都保证了武汉市规划局等一批建筑,通过平面布局与空间设计,实现了功能通畅、建筑节能、环境最佳。
3.2 现存人文环境中的地区性现代建筑
湖北现代建筑是湖北近代建筑的延续。湖北虽处内地,但有长江贯穿,可径达海域,故100多年前,外国列强得以持坚船利炮而长驱直入。本省沿江城市黄石、汉口、沙市、宜昌很快有西方经济和文化渗入,从而产生了第一批近代意义的城市和建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近代及现代早期的殖民建筑遗存已经与本土固有文化遗产冶为一炉,构成湖北建筑文化风貌。从建筑设计方法论角度来看,现代与近代的建筑设计基本上属于同样的方法体系,也就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方式与机械制图传播媒介基础之上。因此,近代的建成环境必然成为新时代建筑创作所要传承和借鉴的重要内容;而且,一般来说,距今天越近的东西,越容易对新的设计产生影响—这就是后现代建筑理论所谓的“城市文脉”。建筑师们当然也必然会在自己的设计中以各种方式对它们着意加以表现。武汉三镇以汉口为商业贸易中心。中山大道近代已是汉口的主要商业街区,其中段两侧新开发的江汉路步行街,名闻遐迩,其中既保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近代建筑风格,又运用不少老汉口地方特有的城市空间及街景元素,添加了现代城市与建筑设计意象。享誉全国的汉正街,旧区改造如火如荼。这里的新建商店以及利济路商场,虽是中小型的商业建筑,但具有非常浓郁的老汉口地方特色。历经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湖北为探索中国现代建筑多种表现形式作出了自己特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思想活跃、创作繁荣的建筑新时代。湖北现代建筑的特色有了更多的例证,需要进一步给予整理和保护。
4. 湖北现代建筑设计的艺术表达
建筑具有艺术属性。湖北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建筑师,他们穷毕生精力、竭终身智慧奉献建筑事业。湖北的现代建筑记载着建筑师艺术创作的成就。湖北的现代建筑作品中,有的表现出高超的建筑形式美手法,有的运用了巧妙的传统建筑艺术符号,有的成功地借鉴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建筑语言,有的则创造性地再现了世界上流行的新建筑风格。湖北现代建筑积累着建筑艺术创作的宝贵财富。
5.荆楚文化在湖北现代“荆楚风格”建筑中的应用
通过对荆楚文化内涵、特征的系统梳理,和对湖北历史建筑的全面回顾,我们发现,荆楚文化中的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文化特质,对荆楚建筑的设计、建造、装饰诸方面,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荆楚文化为荆楚建筑打下深深的烙印,即所谓荆楚派风格。
有鉴于此,我们通过挖掘楚文化的内涵,探寻荆楚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价值与推广,力图将现代建筑技术、功能空间、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历史文脉巧妙地结合一体,获得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品味,为湖北当代建筑注入文化基因与文化记忆。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房屋建筑中风水的知识大全
☑ 四种房屋建筑风水禁忌要避开
☑ 建筑房屋风水要注意哪些禁忌怎么布局
☑ 房屋建筑风水要点具体有哪些
☑ 民居建筑风水有哪些讲究图解大全
☑ 民居建筑风水有什么注意事项
- 上一篇:荆楚文化图腾
- 下一篇:描写荆楚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