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的起源,河洛文化详解
河洛文化指的是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四周文化圈组成的文化,河洛文化的发展历史应该是怎么样的呢?现在祥安阁为您介绍河洛文化的起源,河洛文化详解的相关文章。
河洛文化的起源,河洛文化详解
河洛文化浅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太极图是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太极图很像是黄河洛河交汇形成的旋涡,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人族伏羲才创造出太极和八卦。
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区文化积淀厚重,历代名家辈出。这里是河图洛书的发源地,研究易经的人寻根拜祖,哪个不到河洛汇流处?这里是少林拳,太极拳,轨迹拳,苌家拳的发源地,欲学武术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大量考古发现资料和古代文献记载说明,华夏文化是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头。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
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市发现了属于商代早期的二里岗遗址,几十年来的田野考古工作证实,二里岗遗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规模巨大的城墙、数量众多的宫殿建筑遗址,有重要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还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铜礼器的出土。这就说明该遗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应该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之一。80年代初,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阳山电厂基本建设时,在偃师县城和塔庄一带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后,考古发现了这座城址的宫城遗址及其中多座宫殿建筑遗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墙与范围,发掘了城门遗址、库房遗址和一些手工业遗址,清理了同时期的若干墓葬。通过对这些丰富考古资料的深入、全面、系统的考古学研究,证明偃师商城遗址与郑州商城遗址同样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而且偃师商城还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保存着宫城与郭城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从考古学上解决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问题,从而使安阳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区找到源头。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找到了早于安阳殷墟商代遗址、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大型建筑遗址。其后,这里又发现了数十座大型夯土建筑遗址,考古工作者全面发掘了其中的第一、二号大型建筑遗址及其它宫殿建筑遗址。研究表明,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遗址。除此之外,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围绕这一大型夯土建筑群遗址的围墙遗迹,初步研究确认这是宫殿建筑群周围的宫城遗迹。在二里头遗址范围之内还发现了制铜手工业作坊遗址、贵族墓葬、重要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遗物。上述一系列考古发现证实,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遗址,不但早于安阳殷墟遗址,也早于郑州商城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据此,学术界一般认为以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不但是一处重要的、典型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还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遗址,即历史文献所说的“夏墟”。正是由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不但确定了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而且使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更为突出。
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在同时期的当今中国范围之内,各地没有比夏商王国对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王国。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是实施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体文化。
近年来学术界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中,由于辽西红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一种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区、“多元”学说比较流行,而河洛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关键性作用却被忽视。我认为,考古学文化与古代文明在学术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学文化的不同就推导出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反映出从史前向“文明”的过渡,甚至从中还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但大多数考古学文化则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文明化”进程发展,被先进的考古学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极少数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趋于“石化”,近代的民族学资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许多生动例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历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着上述历史发展过程。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文明化”过程中,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考古学文化社会群体,基本在相同时期或稍有先后进入“文明”时代,形成“万邦”、“万国”的局面。但是这些“万邦”、“万国”,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学意义上的、数以“万”计的“国家”,这还是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学术课题。作为科学常识而言,这些“万邦”、“万国”对以夏商王国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影响不可能是等同的,进而言之,即使当时的“万邦”、“万国”文化对河洛地区的夏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于河洛地区的夏文化及华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区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这是因为,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新资料说明,夏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也就是说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区“土生土长”的考古学文化。我们承认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对同时期及其后的中原地区、河洛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的源头,只能是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而不是红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区以外的其它考古学文化。因此,我们以为,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源头来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推荐阅读:岭南园林文化
华夏河洛文化的起源
(一)华夏河洛文化的起源
这里所说的“河洛”,即《河图》《洛书》的简称。它为华夏文华之本,启迪中华文明的肇端;该说史载有据,却出自信史如下:《竹书纪年》券一“龙图出河、龟书作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五经之首《易经·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文心雕龙·原道》:“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故知沿圣以垂文。”王嘉《拾遗记一》“伏羲为上古……是以图书着其迹,河洛表其文。”由此不难看出上古的史前文化,皆归<河图><洛书>所萌生;在当时的圣杰伏羲氏,他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揽万物、图万象,启开八卦,观太空以着云篆、赤文,而中华进入文明的开端。
究伏羲文化采集始于何处?这在《文心雕龙·正纬》己言:其“赞曰‘荥河、温洛,是孕图纬’。”《隋书·天文志<序>》:“著者,荥河献,温洛呈图。”此事曾引起唐代太子少师堪称藏书鸿富的第一人——张弘靖,他临老为此示其孙张彦远撰《历代名臣记》首列(画之源流)记其事:“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鉴此已明河洛文化起源的地址。但由于该处地望素高之故,《尚书·禹贡》还记其“荥陂猪”而《周礼·职方》记“其川荥洛”的独到。该处先秦时名为“荥泽”,其荥泽的宽广,多为浅水盈盈,条条枝津时断时续;还有突兀的绿洲,聚集着众多的鸟兽,其地滋生虾蟹之富和龟蛇蜿蜒所游,为此可观鸟兽的足迹,又可聆听空旷万籁地回声,即在风和日丽的阳光下,当可目击大自然中的‘风水’起伏隐形,而睿智的伏羲并在农耕前的社会里,所从事畋猎鱼捕生活里,他多优游于此地,取万象于河洛,作画卦以教人;这便是华夏文化由伏羲发于荥河的因起。但是荥河之外不远处,还有一处上古遗址,就在今洛阳北的孟津县,一条黄河支流名曰:“图河”,世人亦称河洛文化之源;从《竹书纪年·前编》:“(有)龙马负图出河”一句,而徐文靖在其文后特作笺注:“圣人在,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究此即指孟津“图河”。而孟津说,虽出自徐文靖一家之言,但从区域位置均属河洛;荥泽、孟津二地近在咫尺,对此所称之源蔻也无可妄加否认。为什么呢?只因年近百岁的徐文靖是一位考据经学大家,从他的《管城硕记》、《周易拾遗》、《禹贡会笺》已流露蛛丝马迹;同时其人学识渊博、修养有素,实为一位老成而持重的宿儒所笔,所以他在《竹书纪年<统笺>》记其事:“圣人在负图出于孟河之中”。文靖对此所说的来龙去脉,当时的伏羲在此也是事实,如今孟津县尚有古遗址“龙马负图寺”所在。
(二) 河、洛、具茨三处相系,《易经》《洪范》横空问世。
这里所说的河、洛、具茨,即指<河图><洛书>的发源地与绵延相亘的具茨山,其三处位置,即今,自洛阳以东,郑州以西,百里相临,山川河泽相系,皆为上古三代之君所都于此。伏羲于此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绘龙纹(文)龙书,同时先贤们据日月星辰的移动,他将此绘出天文符号,首刻在具茨山岩石,当究如是岩刻,它便是中国最古的一部《易经》开始,从诸多圣哲先贤在此山遗下的岩刻符号,而今游人于此,望之不由惊叹,却堪称史前文化展现出的《易经》、《洪范》这部独特经典的标志。当笔者登山纵观其事,它又无愧是经典放大了的巨型立体书籍。
在具茨山百里之内,山川起伏,峦嶂沟壑;潩水之上,溱洧之旁,老山坪之间,风后之顶与大隗镇之情;这些地方,无不显现伏羲在此与其后裔轩辕所居,(‘后裔轩辕’见《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此山众多的岩刻符号,正是《易经》《洪范》于此横空问世。
今不妨有心人,可手捧《易经》和相继的《洪范》与具茨岩刻一一对照,即可悟出史前文化如是典籍的立体问世功能。
(三)要知《易经》何所用?治世先哲睿智在其中
伏羲从河洛物象绘画为八卦;该八卦就是《易》的雏形,它是开创华夏文化之始,却启迪着人于心灵上的睿智,所以伏羲的后裔轩辕并承其事,他缔造了中华文明的形成而建立国家政权;首封力牧为将,风后为相,以助朝政;其力牧,风后二人,便是自黄帝立国所设将相由来的肇端;于是轩辕黄帝在治理国家中,遂运用其象数八卦,命力牧将军专门制订【推步兵法】,依此兵法在平叛中消灭了蚩尤,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这就是伏羲八卦推演而名——[推步兵法】的致胜功能。故唐虞夏商周对八卦宝典的热衷与爱戴视为珍贵,方藏之金柜或储之石室,譬如“夏之衰,桀为暴乱,太史终抱画以奔;商殷之亡,纣为淫虐,内史挚载图而归周。”这便是上古的画卦。该援引出自唐代藏书第一人,太子少师张弘靖之口:言“抱画以奔”“载图归周”之事,遂载其孙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源流》里。由此可见古人对先哲的画卦为宝而《易经》诚然可贵。春秋战国时邹衍将八卦中的阴阳五形推演为天文历法,遂用于医药,农家;孙武寻此哲理推演为十三篇用于兵家;踵其后的诸葛亮“八阵图”,戚继光的“鸳鸯阵”,莫不一脉相承。可见《易经》对万象7拿的轮回,兴衰,忒显其推辨周密的环节详尽有致。倘若放于今曰而论,建国初有一民谚:“八路军的会,***的税”。当时八路军的战地讨论会就是多,往往将战略战术是由哲学辩论与争鸣,所汇众人之才而决定,这样打起仗来无往而不胜,从而板倒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共和。当溯文化之源,却离不开尝读“五经”而习《易》的因素;倘若放于今天世界经济大潮中,也莫忘《易经》l+2的阳与阴融溶和事物转化的轮回定律;当今引领者!对此必具备哲学推理,头脑有了这些,就叫做掌控运转经济上的“睿智”而立于不败之地。
(四)从《易》理繁衍,为国学推崇——显在“宋”时,从而播于亚洲各地
北宋初年,只因前朝变乱,民不聊生;当时人心所向,企盼社会和谐安定;周世宗首请陈抟出山,宋太宗赵光义特设礼仪诏见陈抟,为此宋皇特赐其号为“希夷先生”。陈希夷就是反对五代之乱而归山为隐逸(道家),自从他负笈归隐后,专作《易》理研究,其执着用心的表现,即在【陈抟高卧】,他在“百日不食”中费尽心思,全部放在八卦的周密思维而推理。
从清人金史《无双谱》所绘陈抟之状,便不难看出他做潜隐研《易》的刻苦精神。其“百日不食”,便是采取“玄默”与“辟谷服气”而体健仍然如故。其人悠悠高卧,闭目沉思,即在似睡非睡的阴阳合一中,去寻向自然物象的原理,而时,头脑左右逢源,并迸发出灵感睿智,揭示出八卦的术数与演变六十四卦的奥秘。
论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
一、史前考古文化足以说明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
史前文化主要是指夏朝建立之前文明成果的总称。河洛地区史前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久远、内容丰富、领域广泛。以郑州的新郑裴李岗村命名的距今8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在河南省中部、西部、南部已发现同类文化遗址120余处。其中在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数百件磨制石器和陶器;在漯河的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以及灰坑、墓葬、公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特别是出土了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以三门峡渑池仰韶村命名的距今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在河洛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石器。距今5000年左右的河南龙山文化,在河洛地区发现了相当丰富的陶器动物浮雕及鼎、罐、壶等文化遗存。可见,史前文化在河洛地区不止一处,也不是少数、若干处的几件历史遗存,而是连续的、有规模的历史遗存[1]。所以著名学者刘庆柱先生断言:“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就是华夏文化的母体文化。”“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源头来说,夏文化直接渊源于河南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从对夏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而言,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2]人类社会从野蛮迈入文明的主要标志,一是文字的产生,
二是城邑的兴建,而考古发现,这两种文明标志都集中出现在河洛地区。考古发现证明,文字的起源可能比传说中造字的仓颉所处的黄帝时代还要早。裴李岗文化时代,漯河的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一些龟甲及石质装饰品上,已发现一些刻画符号类似殷商甲骨文字。李学勤先生认为,这些“新发现的龟甲符号,可能同后来商代的甲骨文有某种联系”[3]。这说明,裴李岗文化时期刻画符号已开始替代结绳记事了。仰韶文化时期,许多遗址出土了大量刻画有多种符号的陶器、陶片,尤其陕西临潼姜寨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发现陶片符号数量惊人,仅姜寨一处就出土陶片符号129个,计38种,学术界基本认定这些符号已是文字雏形。河南龙山文化时代,更发现了大量成文文字。这些文字的意义虽暂时还未能为人们所破译,但已说明此时文字已走出草创单字的萌芽时期,而进入初步联字成文的感情交流时期。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出土于河洛地区的安阳,更是人皆共知的事实。从考古学的角度讲,文明探源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找城”,找到了都城遗址,也就找到了文明源头,所以国家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都把重点锁定在中原。考古工作者既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时代的城堡——三门峡灵宝西坡遗址,也发现了龙山文化时代的城堡——郑州的登封王城岗城址“禹都阳城”遗址。夏代中晚期规模大、等级高、使用时间长的国都——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被学术界公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王都的遗址”、“进入文明历史的新时期”[4]的标志。如上考古成就充分表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整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华文明是在这一文明基础上融合其他文明逐步发展起来的。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由此可见。推荐阅读:岭南早茶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正月初一鸡日贴画鸡起源
☑ 守岁的起源 除夕夜守岁是什么意思
☑ 新年换桃符的起源说法你知道吗
☑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传说
☑ 七夕节什么时候起源吗
☑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科普
- 上一篇: 河洛文化庙会介绍
- 下一篇:河洛文化节时间,河洛文化旅游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