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时间:2015-06-08 13:55:56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保安族,是我国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地区位于甘肃西南部,那么,保安族的传统节日和我们的到底有什么不同,风俗习惯和习俗又有什么不同?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看下保安族的传统节日风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安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保安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保安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浅析

  1、大尔德节:

  “尔德”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是“回归及欢乐节日”的意思,又叫“开斋节”、“肉孜节”,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教徒要封斋30天,即1个月。在斋月里,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阳落山,叫拜之后才能吃晚饭。也就是说在斋月里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吃两顿饭。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课,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以此来培养教徒成为能够忍受饥饿、克已禁欲、畏主守法的人。开斋后过尔德节,节日清晨保安族的男人们沐浴之后,到清真寺集体做礼拜。节日期间,保安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互相拜节。节前家家户户还要炸油香、馓子、果果等节日食品。

  2、小尔德节:

  又叫“古尔邦节”、“宰牲节”,是伊斯兰教传入保安族人民之中后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它在肉孜节之后70天,称为回历的新年,也叫大节,比肉孜节隆重。在伊斯兰教义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他惟命是从。正当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深为感动,特派人送来一只黑色绵羊代替。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每个家庭都要准备油炸果子、油饼和各种点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待客或馈赠。节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听阿訇讲解教义和“古兰经”。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杀牲畜。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

  3、圣纪节:

  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举行,相传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节日期间,保安族人都要宰牛、宰羊,各清真寺装饰一新,人们一大早就去清真寺听阿訇诵读《古兰经》、赞颂穆罕默德,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

  4、哈其麦节:

  甘肃临夏等地保安族传统纪庆节日,每年伊斯兰教教历的九月选一吉日举行。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儿哈其麦与阿里结婚时,阿里非常贫穷,哈其麦伤心地哭着向父亲诉说,而穆罕默德则耐心地开导女儿说:“人生在世,要知足,有这点家当,就应该感谢真主。”,哈其麦听后,转忧为喜,高高兴兴地与阿里结了婚,保安族的哈其麦节为了纪念她的高尚品德。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牛羊,准备鸡和油香到寺院舍散,穆斯林还要去寺院念经。这天的一切纪念活动都由妇女们主持。

  5、浪山节:

  保安族人民特别喜欢浪山,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人们都要带上面、油、肉、锅、帐篷等,到河边、山坡上或草坡上去郊游,过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保安人把这俗称为“浪山节”。

  保安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一、服饰

  服饰

  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居住,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并带有小装饰物。 元朝后期,因受藏、土族的影响,保安族男女在春、夏、秋三季均穿长衫,戴礼帽。有的男子还穿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的坎肩;女子服饰色彩比较鲜艳,脚穿绣花鞋,这期间的服饰兼有藏、土族服饰特点。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保安人迁徙到今甘肃积石山大河家地区后,与周围的回族、东乡族、汉族密切往来,其服饰又有了明显变化。平时,男的喜戴白色或青色的号帽,穿白布衫,套青布坎肩;逢节庆时,一般头戴礼帽,身着黑条绒长袍,外扎彩色腰带、挂腰刀,足穿牛皮长筒靴。妇女平时穿紫红色或黑绿色灯心绒大襟上衣,蓝色或黑色裤子,有的喜欢穿过膝的长袍,下身多穿水红的花色裤,衬托的格外典雅俊俏。 如今,保安人的服饰与当地的回族、东乡族无根本差异。男子平时戴白色号帽,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坎肩,蓝或灰色裤子;走亲访友或外出时,多穿中山服或军便服。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少妇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保安腰刀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比较著名的腰刀有“什样锦”、“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刀”、“哈萨克刀”、“鱼刀”等等。刀面上,分别镌刻着手、龙、梅花等各种图案,这是区别腰刀的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标志。其中最漂亮的要数“什样锦”,最有名气的则推“波日季”。

  二、婚俗

  婚俗

  保安族婚礼十分有趣,婚礼选取在主麻日(即星期五)举行。婚礼当日由男方率亲朋数十人的迎亲队去迎娶新娘,其中要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妇女参加,在女家进行祝福仪式时,阿訇要从窗口向院里撒出一盘红枣和核桃,由院内年轻人争抢,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夫妻和睦之意。然后由新娘村里的年轻人向新郎讨要“奴工木哈”,即着羊羔肉,旨在向新郎说明:你娶走我们村的姑娘,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当女方送亲队送新娘离家时,让新娘从自己的房门到大门外倒退走出,退一步,撒一把油麦、豆、玉米、茯茶等合成的五色粮,以示将幸福留给父母。在新婚之夜,全村人聚集在院内唱“宴席曲”,有问有答,十分热闹。唱着唱着,欢乐的人们便跳起了感情奔放的舞蹈,并边舞边向大门退去,表示婚礼已接近尾声。新娘进门后,3日不吃婆家的饭,由娘家送来,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推荐阅读:门巴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保安族的传统节日宗教和禁忌

  宗教

  伊斯兰教是保安族全民信仰宗教。保安族先民不论是元代的色目人或蒙古人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伊斯兰教在其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清代初,伊斯兰教苏菲派传入中国并形成门宦以后,保安族主要信奉嘎的林耶教派的崖头门宦和高赵家门宦,少数人信奉花寺门宦和伊赫瓦尼。

  禁忌

  保安族禁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骡肉、蛇肉、火鸡肉等以及一切凶禽猛兽的肉;忌食动物的血,有吃自死的牲畜,不吃非经阿訇念经而屠宰的牛、羊、鸡肉;忌饮酒、抽烟;不能用鼻子嗅食物,不能将剩茶、剩饭倒在地上;女主人在厨房做油炸食物时,客人和家人不能进入厨房;保安族严禁与非伊斯兰教民族通婚,如若通婚,对方婚后必须立即改信伊斯兰教;妇女必须戴着盖头出门,不能留长指甲;不能跨越斧子、镰刀、绳子等生产工具,认为这样不吉利。 新娘忌入席,婚后三天忌食男家饭。客人进餐时不得剩饭。 推荐阅读:赫哲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保安族民居特点
  ☑ 保安族的风景特色
  ☑ 保安族的民族风俗
  ☑ 保安族服饰特点介绍
  ☑ 保安族的节日有哪些
  ☑ 保安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