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灯会的相关信息

时间:2015-03-02 11:12:59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灯会是元宵节的必备节目之一,下面是关于元宵节灯会的相关信息,快来看看吧!

元宵节灯会的相关信息

元宵节灯会的相关信息

  为什么元宵节要看灯会

  元宵节也称灯节,同时也是中国情人节之一。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约637~约689,字升之,范阳人)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灯会起源发展

  汉代

  元宵起源说法不一,一般来说它有两个源头,一是中国本土的正月上旬的祭祀传统,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

  点灯敬佛

  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灯火彻夜不熄。这种习俗后来移到正月十五。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白马东来后,汉明帝提倡佛教,在洛阳雍门外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白马寺,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汉族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汉族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隋朝

  中国有史可查的大规模元宵节赏灯习俗是在隋炀帝时期洛阳城宫城正门端门的布灯习俗,端门灯火盛极一时,流光溢彩。端门是隋唐洛阳城皇城城的正门。历史上有有名的元宵节端门灯火既是发生于隋唐洛阳城的端门。端门灯火的发起人是隋炀帝。

  《资治通鉴》载:大业六年(610年)元宵,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自此,端门灯火闻名于世,连外国使者都来观赏。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元宵节赏灯风俗源于洛阳,而城楼布灯习俗则发轫于端门。至唐,赏灯习俗更盛,有诗云:“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唐代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这种生活自然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写元宵节的诗,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应首推唐武后朝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是描写唐洛阳城里灯节之夜的热闹景象。据《大唐新语》和《两京新记》记载,唐代每年灯节这天晚上,洛阳城皇城前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是人山人海。  

  “元宵”作为正式节名,大约也出现在唐朝。唐代韩偓有诗为证,“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玉山樵人元夜即席诗》)。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虽经过由兴盛到衰弱,但每年的灯节,依然是兴盛不衰。中唐著名诗人元稹的灯节诗篇,则是当时灯节盛状的写照。其诗云:“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可见东京洛阳灯节时是“漫挂红纱满树头。”晚唐的李商隐,当他听说京都长安举办盛大的灯节,自己不能前去观赏,甚感遗憾,故写《上元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诗:“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马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建议阅读: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赏灯习俗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建议阅读:给哥哥的元宵节祝福语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元宵节?情人节?元宵节才是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 正月十五元宵节走百病 为什么要走百病?
  ☑ 元宵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偷菜节也是其中习俗之一
  ☑ 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要耍龙灯 耍龙灯的来历你知道吗
  ☑ 正月十五元宵节迎紫姑
  ☑ 汉族的元宵节的风俗习俗你能够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