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的习俗

时间:2016-05-26 17:28:41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饮茶早期是兴起在中国,现在越来越发展到世界的各地。对于饮茶的习俗知识你都有哪些了解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吧!

 饮茶的习俗

  饮茶的习俗

  各地饮茶习俗

  当中国的饮茶与各国不同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就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各民族饮茶习俗。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饮茶风俗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它泛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习惯于喝某种茶,习惯于某些特定的茶具、茶器,习惯于某种沏茶方式或喝茶方式,包括在特定条件下,用上特定的礼仪与语言表达方式等饮茶习惯。

  中国人好饮清茶,即为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中国唐代的诗僧释皎然有“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口破烦恼”的感慨;卢仝亦有诗云:“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轻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飞去”;宋朝赵州和尚回答什么都是那句偈语“吃茶去”;可以这样说中国的饮茶深受古老的道佛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喝茶崇尚清心寡欲,恬静平和,淡雅致真。日本、朝鲜、韩国亦是好饮清茶之国。日本的茶道强调“和敬清寂”。在朝鲜古代时候,官府人员认为喝茶是很重要的礼节,尤其是司法部门的官员深信喝茶可以让人做到清廉公正。这样的饮茶已不是简单的喝茶品茶,它融入特定民族的思想和信仰,所以从饮茶风俗中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茶能助思,亦能“反思”,即反映人的思想意识。

  中国的少数民族和很多西方国家都喜欢加有一定佐料的茶,如边陲的酥油茶、盐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欧美的牛乳红茶、柠檬红茶、多味茶、香料茶等等,均兼有佐料的特殊风味。这其中有不少有趣奇特的饮茶风俗。

  比如印度的马萨拉茶,其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红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奇特的是它的喝茶方式:既不是把茶倒到杯中一口口的喝,也不是倒在瓢筒中用管子又慢慢吸吃,而是习惯把茶倒在盘子里,伸出又红又长的舌头去添饮,所以这种茶又叫做舔茶。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里,比如巴基斯坦,森严的教律规定不许酗酒,所以饮茶盛行,养成了以茶代酒,以茶消腻,以茶提神,以茶为乐的饮茶风俗。

  在西亚,土耳其、伊拉克被称为豪饮之国,他们不喜温饮,而喜煮滚热饮,只饮红茶,不饮绿茶。伊拉克人煮的是很浓的红茶,味苦色黑,所以有些伊拉克人喝茶时先舔一下白糖,然后呷一口茶,循环往复,重复进行;也有的在喝茶时把糖放在面前,望糖喝茶;大概还有人颇有点“望梅止渴”的情趣而边想白糖边喝苦茶吧。

  在缅甸和泰国有着极具特色的“嚼茶”。嚼茶的食用方法是,先将茶树的嫩叶蒸一下,然后再用盐腌,最后掺上少量的盐和其他佐料,放在口中嚼食。冰茶也是这些热带国家的饮茶习惯。

  俄罗斯爱喝甜茶,喜好在茶中加糖、果酱、蜂蜜,有时也加奶、柠檬片。有些地方习惯加盐,如雅库特人就在茶里加奶和盐。他们亦喜好浓茶并用茶炊煮茶,常在茶中放罗姆酒。喝茶时先用瓷茶壶一般根据一人一茶勺的量把茶叶泡3—5分钟,然后将沏好的浓茶倒进茶杯,再从茶炊里根据个人喜好浓淡的程度续水。

  蒙古人在饮茶时,先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加上盐和脂肪制成羹汤,过滤后混入牛奶、奶油、玉蜀黍再饮用。

  马里人喜爱饭后喝茶,他们把茶叶和水放入茶壶里,然后炖在泥炉上煮开,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们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锡罐烧水,投入茶叶;任其煎煮,直到同时煮的腌肉烧熟,再同时吃肉喝茶。这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肉骨茶是异曲同工的。

  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许多白糖,只喝二三杯这种甜茶,嘴里就会感到粘糊糊的,连饭也不想吃了。

  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花里几片新鲜薄荷叶和一些冰糖,饮时清凉可口。有客来访,客人得将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礼貌。

  南美流行的是非茶之茶马黛茶。南美许多国家,人们用当地的马黛树的叶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们是用带圆球的铜制或银制的吸管从晒干的葫芦容器中慢慢着品味茶。用吸管吮吸时小球起到过滤作用,避免茶末吸入管内,茶淡时还能翻滚搅动,使茶水变浓。

  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较特别,先将陶壶烫热,放一茶匙茶叶,然后以沸水注于其上,浸七、八分钟,再将茶叶倾入另一热壶供饮,通常加入乳酪与糖。

  美国人喜欢速溶的袋泡茶,法国人喜欢加有香料的高香红茶,英国人喜欢传统的红茶加糖或柠檬……有趣的是,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变化极其迅速的国家,讲究高效简便,时间就像金钱一样被精打细算着花;法国更是以他的香水和浪漫情结名誉全球;说到英国,我们会想到他们较之法国和美国有很大差别的保守的传统,以及绅士风度,女士高雅的仪态。再来比较东西的饮茶习俗,也发现他们的习俗和各自的文化息息相关:东方喜好素雅清静,西方喜好浓艳热烈。可见,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饮茶习俗,事实上是不同民族精神,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的映射,也是社会与民族的一个侧影。也就是茶能助思,亦能“反思”,即反映人的思想意识。用心得去饮茶,也是用心得去体会各民族的文化底蕴。

  不管各国的饮茶习俗怎样的丰富多彩,归根到底都受到了中国饮茶文化的熏陶。纵观中国的饮茶史,远在神农时期,人们就直接含嚼茶树新鲜枝叶汲取茶汁,感受芬芳、清新并富有收敛性的快感;之后逐渐变成将茶叶盛放在陶罐中加水生煮羹饮或烤饮,茶粥之类茶膳是极其普遍;到魏朝时变成制饼烘干,饮用时碾碎冲泡,日久,人们自然养成了煮煎品饮的习俗;茶事在隋唐之后日益盛起,后又有宋代的斗茶之风,至明代,原来的蒸青绿茶改进为炒青绿茶,然后又发展到各种茶类,茶的清饮系统从此占据中国茶俗的主导地位。所以,从中国饮茶史来说,是由调饮走向清饮的。从中国茶俗的地域性来看,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调饮与清饮都是并存的。追本溯源,西方茶俗中的调饮是受到中国的熏陶,日本的茶道则是来自中国宋代的抹茶法。

  中国饮茶习俗的演变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

  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记载。此时,茶叶利用方法前进了一步,运用了当时的烹煮技术,并已注意到茶汤的调味。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另,由于秦统一了巴蜀(我国较早传播饮茶的地区),促进了饮茶知识与风俗向东延伸。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王褒《童约》已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见《三国志.吴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随着茶事的兴旺,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茶方式有较大之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之专着已出现。陆羽《茶经》三篇,备言茶事,更对茶之饮之煮有详细的论述。此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时人视茶为“越众而独高”,是我国茶叶文化的一大飞跃。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随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同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手续逐渐简化,传统的烹饮习惯,正是由宋开始而至明清,出现了巨大变更。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明清之后,随茶类的不断增加,饮茶方式出现两大特点:一,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讲究。茶壶茶杯要用开水先洗涤,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二,出现了六大茶类,品饮方式也随茶类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同时,各地区由于不同风俗,开始选用不同茶类。如两广喜好红茶,福建多饮乌龙,江浙则好绿茶,北方人喜花茶或绿茶,边疆少数民族多用黑茶、茶砖。

  纵观饮茶风习的演变,尽管千姿百态,但是若以茶与佐料、饮茶环境等为基点,则当今茶之饮主要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与我国古老的“清净”传统思想相吻,这是茶的清饮之特点。

  我国江南的绿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闽粤一带的乌龙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属此列。

  二是讲求兼有佐料风味的饮茶习俗:其特点是烹茶时添加各种佐料。如边陲的酥油茶、盐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欧美的牛乳红茶、柠檬红茶、多味茶、香料茶等等,均兼有佐料的特殊风味。

  三是讲求多种享受的饮茶风俗: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如北京的“老舍茶馆”。

  其外,应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了茶的现代变体:速溶茶、冰茶、液体茶以及各类袋泡茶,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化务实之精髓。虽不能称为品,却不能否认这是茶的发展趋势之一。

  茶之饮,最早的目的在于:解毒、消食、清心、益思、少睡眠;后来有陆羽茶经等等对其方式精益求精,以及少数民族的种种“异样”喝法,都不离其宗;大概宛如诗的雅与风,都值得有心人细细玩味。至若有为“雅”而茶,大概是当今茶艺馆繁盛的原因之一,又或为“道”而茶,比如强调“和敬清寂”,大家见仁见智吧。     推荐阅读:绿茶文化

  

  回族的饮茶习俗与茶文化解读

  一、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品

  由于回族“大分散,小聚居”的聚居格局,因而形成了风尚迥异的茶饮文化。对茶品的选择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东南沿海江浙地区由于地处产茶区,该区域回族的饮茶习俗及对茶品的选择已经融入当地的大环境。但在其它地方的回族各有着其独特的饮茶文化。

  1、罐罐茶:住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六盘山及云贵部分地区的回族有喝罐罐茶的习俗。罐罐茶主要用陕青茶或者是砖茶。在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些回族还会采摘山上一种名为“刺目树”的叶子,回来蒸了,晒干后饮用。陕西绿茶统称“陕青”,栽培历史悠久,主要产于陕西南部。陕青是将刚摘下来的鲜嫩茶叶,经过刹青、揉捻、焙制、分筛等工序精制而成。因此,茶叶柔嫩,含芳香油多,具有条索匀整,色泽绿润,水色清澈,饮入口中鲜爽香醇,回味甘纯。砖茶的制作往往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俗称砖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象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用各种毛茶经过筛、扇、切、磨等过程,成为半成品;再经过高温汽蒸压成砖型或其他类型的茶块。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米砖茶、青砖茶、康砖茶等几类砖茶,是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发酵和发花工艺产生冠突曲霉,其汤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气纯正,长期饮用砖茶,能够帮助消化,有效促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因而,在中国西北地区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数百年来,砖茶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与奶、肉并列,成为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

  2、烤茶:流传在云南等回族聚居区。回族饮烤茶,茶叶多选用云南下关沱茶。下关向为制茶中心,这里出产的散茶,远销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遥远,常遭风雨,损失甚大。后来将散茶压成碗形茶块,故又名下关沱茶,下关沱茶形如碗状,造型优美,色泽乌润显毫、香气清纯馥郁。汤色橙黄清亮、滋味醇爽回甘。常饮具有明目清心,提神养颜,抑菌治病之保健作用。

  3、擂茶:流传在我国湖南常州等回族聚居区。擂茶是用芝麻、黄豆、茶叶、绿豆等混合制作。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草药。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除采用老茶树叶外,更多的是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如山梨叶、大青叶、中药称淮山的雪薯叶等等,不下10余种。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备,常年取用。加用药草则随季节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如春夏温热,常用艾叶、薄荷、细叶金钱、斑笋菜等鲜草;秋季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叶椒或肉桂。

  4、奶茶:主要是我国青海、内蒙、新疆等回族聚居区的一种饮茶文化。这三地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使得奶茶的制作也各不相同,但他们使用的茶叶多是茯砖茶。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又称"泾阳砖"。由于茯砖茶的加工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工序—发花,俗称“发金花”,金花生长的越多,代表茯砖茶的品质越好。特制茯砖茶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且有黄花清香,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滋味醇厚平和。普通茯砖茶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滋味醇和尚浓。

  5、麦茶:流行于西北部分地区。过去许多回族因买不起茶叶,不少家庭都喜欢饮麦茶,将麦子炒成半焦,捣碎倒人茶罐中,佐以食盐盛水熬煮。麦茶熬成后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现在饮此茶者已不多见。

  6、香茶:主要为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回族饮用,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其使用的茶叶主要也是茯砖茶,与奶茶的茶叶基本相同。

  7、甜茶:和拉萨藏族一样,当地的回族也喜欢喝甜茶。它是一种外来的饮品,但当地人早把它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茶色呈乳黄色、不透明而略稠,须热饮口感更甚,有提神、清心功效。甜茶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用料也很简单,所用的茶叶主要是红茶。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我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滇红、苏红、越红、川红、吴红,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8、酥油茶: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居住在藏区、蒙区的回族也喜欢此茶。酥油茶是以茶为主料,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在普洱茶的起源地云南,有“爷爷的茶,孙子卖”的俗语。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也叫做普洱散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从加工方法上可以分为生普和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金尖茶是南路边茶的商品类型之一,是西藏、内蒙、新疆、四川藏区的藏族同胞生活必需品。制造金尖的主要原料是做庄茶,压制前,面茶和里茶分别筛分整理去杂。分称茶、蒸茶、筑包、定型和包装等工序。金尖茶主产区四川,金尖外形色泽棕褐,香气平和,滋味醇和,水色红亮,叶底暗褐粗老,金尖呈现圆角枕形。

  9、盖碗茶:回族饮茶,方式多样,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喝盖碗茶又称“三炮台”,盖碗茶的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茶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茉莉花茶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一种,所谓茉莉花茶就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鲜花加入绿茶中窨制而成的.用不同的绿茶品种去做茶胚,例如用龙井茶,用茉莉花去窨制就叫龙井茉莉花茶,如用玖瑰花朵去窨制的,就叫龙井玖瑰花茶。茉莉花茶,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的说法。东干人也喝“盖碗茶”,但已改变了先祖们喝“盖碗茶”的习俗,他们除了泡茶时加入干果,也学着当地人的习惯在茶水中加一些果酱甚至黄油。

  二、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喝茶自然要用茶具,从茶艺欣赏的角度来说,美的茶具比美的茶更为重要。茶具的产生和发展是和茶叶生产、饮茶习惯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的。回族讲究茶具。过去煮茶和沏茶,壶一般都是用银和铜壶。现在一般用锡铁壶、紫砂壶等。回族根据其饮茶方式的不同对茶具的选择也形成不同特点。

  1、罐罐茶所使用的茶具:最原始的用具确实是罐罐,罐罐是指煮茶的器具,有铁的、锡的、砂的,统称茶罐子。以砂罐为佳,因其在火“不旺”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沸腾”。?砂罐是烧制出来的器具,青灰色,8-9厘米高,底座直径只有4-5厘米的锥体,看似粗糙,品起茶却很香浓,架在火盆上,可供一个人慢慢品用。煮茶的炉子明清以及民国初用火盆,后用“炉桶”,圆而小。或用黄泥杂碎毛发捏成圆柱状,或用铁皮卷成圆柱状。

  2、烤茶使用的茶具:选用陶釉或纯粹的土瓦茶罐,云南下关一带的白族、彝族所有的茶罐十分相似,都是粗砂黑釉陶,高约3-4寸,直径不过半寸,底粗口细的陶瓷瓦罐。杯子不拘质地、样式,随取随用。

  3、奶茶使用的茶具:煮奶茶使用的器具,通常用的是铝锅或铜壶,也使用铁锅。喝茶用的大茶碗。

  4、擂茶的茶具主要是擂钵、擂捧。擂钵以陶土拉胚制成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擂捧,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饮用擂茶的碗多数都是瓷碗。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

  6、麦茶:麦茶的茶具,一般用瓦罐或是铁锅,饮用的器具也多是普通杯子或家用瓷碗。

  7、香茶:南疆回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长颈茶壶,其质地分为陶质、铜制的、搪瓷或铝制等,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

  8、酥油茶:打酥油茶用的铜质茶筒,甚至有用银制的。而盛酥油茶用的茶具,多为银质,甚至还有用黄金加工而成的。茶碗虽以木碗居多,但却镶嵌以金、银或铜为点缀。更为高级的用翡翠制成,这种华丽而又昂贵的茶具,常被看作是传家之宝。而这些不同等级的茶具,又是人们财富和身份的标志。        

  9、盖碗茶:回族同胞饮茶十分讲究,他们饮茶时用的茶具叫“盖碗子”,也叫“盅子”、“茶碗子”,“三泡台”有茶碗、茶盖和茶托(长方形的叫茶船)配套使用。茶具古朴大方,精巧雅致,既重实用价值又重审美价值。茶具介于茶碗和茶杯间大小,装茶叶方便,饮茶时倾斜度小,方便实用。喝茶时用宝鼎底座似的掌盘托茶碗,不烫手,还能把洒出的茶汁留在盘里。盖子设计略小于碗口,又略大于碗身,既能浸入碗中,又不至掉入碗内。“盖碗子”一般是用景德镇出的青花或粉彩名瓷。回族同胞最爱飞红点翠的粉彩瓷器,并且将金边红珊瑚图案、紫福寿字样的视为珍品,只是不用人物和动物图案。过去有钱有势的回族人家里还用青铜、白银、景泰蓝配制掌盘,用昆仑玉、祁连绿雕制成盖碗子,这往往是家庭中的珍品。大凡是回族家里,无论贫富如何,几乎都有“盖碗子”。可见对于茶具重视的程度,实在不同凡俗。    推荐阅读:红茶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简析本命年习俗
  ☑ 属鼠的人2020年农历二月运势 属鼠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 对繁琐习俗非常反感的生肖女
  ☑ 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大家都会做哪些事情
  ☑ 2019年春分这天可以登记结婚证吗?春分有何习俗?
  ☑ 2019年农历二月十五春分适合修坟吗?春分有哪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