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筑文化
对于福建的建筑文化我们知道哪些呢?有什么是关于福建的建筑的特色文化呢?现在祥安阁为您介绍福建建筑文化的相关文章。
福建建筑文化
福建特色建筑竟然美成这样
福州· 三坊七巷
福州传统古民居多是灰墙青瓦古朴大方的住宅,其中以“三坊七巷”最为典型。布局严谨,院落相连,中轴对称,以木结构承重,有精雕细刻的石木构件和舒展的大红斗门,宅院四周或左右围有土筑的马鞍形风火墙,有的墙峰饰以飞龙飞凤、花鸟鱼虫及人物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坊七巷的房屋门面都很朴实,不事张扬走进去,才知道其中另有天地,厅堂布局森严,高大开敞,不失官宦人家的气派。庭院的布置匠心独运,一个六角亭,一株荔枝树,一片假山石,都安置得停停当当,意趣盎然。其内部装饰的重点,似乎在于隔扇、窗棂、栏杆等细部,精雕细刻,毫不含糊。
平潭· 石头厝
“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是岛上传颂的民谣,平潭岛上多岩石,于是岛上居民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成了别具一格的石头房子。
“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它通常是不出檐的或只出半檐。“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旧时多数农家在建“四扇厝”过程中,一时资金不足,就先盖左房和大厅,右边厅墙出现“虎齿墙”(俗称留码头),主要是为了便于今后建房的衔接,预留余地。
福清 · 东关寨
东关寨位于福清一都镇的东山村,坐落在村东隔溪的山腰间,四周群山环抱,气势磅礴。由当地何姓家族兴建于清乾隆元年,至今将近300年的历史了。东关寨从东向西,依山势高下而建,层层递升,平面呈长方形。
寨墙基座和墙体下半部均用岩石砌建,高近十米,坚牢壁立,气派非凡。站在下面,颇有古装影视片中步兵攻城的气势,外墙上一道道黑黑的污迹,似乎在诉说着当年反击土匪斗争的故事……
周宁 · 禾溪古民居
古民居位于周宁纯池镇禾溪村,村子沿溪而建,村民临水而居。溪畔上黄墙黑瓦的古屋错落有致,匠心独具。古屋雕花的马头墙,高耸俊美,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典雅古朴。
禾溪村地处僻壤,缺少石料,最初的先民来到这里,为了生存,就地取材,把松散、柔软的黄泥土凝聚起来,筑起坚固的墙体,而后上梁、盖瓦,成了土屋。土屋盖在山地里,一式的土墙黛瓦,且横竖有序,簇拥成群,成为村中的独特风景。
闽南建筑
厦门·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
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位于厦门翔安区大嶝岛田墘村,包括县政府总部、文书房、保安队队址、县政府会议旧址、县政府盐兵楼、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国民党金门县党部书记处共七处12栋建筑,旧址总面积2111.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98.6平方米。
大嶝岛田墘村金门县政府旧址分布比较集中,相距都在百米内,大都是两层建筑,除了明清建的外,很多是民国的建筑,如今大多数建筑都保存得较为完整,有的仍有居民居住。这些旧址,是反映海峡两岸“五缘”关系的重要涉台文物,是金门抗日战争斗争史的重要物证,也是反映两岸同胞团结一心、共御外侮民族精神的实物见证,对加强两岸交流、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厦门· 大嶝小镇
大嶝小镇的建筑由台湾101的设计者台湾李祖元规划设计。以福建土楼造型的一方一圆两楼,展现了两岸对话,方圆和合。除此古戏台、八角亭、骑楼、飞檐等将闽台古建筑元素都可以看到。大嶝小镇作为近现代建筑,整体散发着是时代和历史底蕴的结合,让人叹为观止。
大嶝小镇促进两岸合作交流为宗旨,致力成为集商贸、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独具对台特色的商贸旅游综合体、台湾民生消费品集散中心,发展成为跨越海峡的经贸金桥。行走于大陆,逛于台湾免税公园,感受台湾建筑风情。
南安 · 蔡氏古民居
民居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从远处看,蔡氏古民居就像一把琵琶,一头大一头小,石埕上石板之间缝隙就像琵琶乐弦。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蔡氏古民居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闽西建筑
闽西多客家人,他们是一支长途跋涉辗转迁徙的民系,具有特别强烈的宗族意识和正统观念。体现在建筑上,就是聚族而居,讲究礼制传统。另外,闽西多山,随山就势,房屋多建于山腰,山谷间,与山林梯田河谷,融为一体。
上杭 · 院田古民居
院田村,位于上杭太拔镇东南方,地处儒溪河畔。这里群山环抱,房前屋后,树木郁郁葱葱,儒溪支流大坑溪,从村中静静流淌而过。走进村子,溪流两岸,古老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条条汲水灌溉两用的小圳,绕过这些房前屋后,整个村庄灵动多姿。
两岸古民居群落,数一数,有20余座,占地都在千平方米以上,翻一翻历史,它们都至少在三百年以上。再看建筑风格,既有“九厅十八井、穿心走马楼”的古建筑,也有庭院式、方土楼、围屋、徽派建筑,每一栋都可拿来细细品说。这些古民居建筑,雕刻精美巧妙、形象开阔大气,既有中原遗风,又有南方建筑风格,是客家古建筑的奇葩。
闽北建筑
闽北的建筑,肃穆质朴,英华内敛,呈现出一种理性与节制之美。众多豪门大宅,混杂在寻常巷陌,只有登堂入室,细细品位,才能领略其深沉的意味。典型的闽北建筑受徽派建筑影响较深,青砖灰瓦,朴素大方;普通人家的屋脊都是平直的,只在檐角起翘,高大的马头墙错落起伏,形成梯级节奏。
建瓯 · 伍石古民居
在南平建瓯徐墩镇伍石自然村口,可以看到一处规模恢弘的古宅群,这就是清末被誉为“建瓯西出第一家”的伍石茶庄。
伍石茶庄由三大院落环连一体,民居建筑上吸收了徽派建筑和江浙民居的特点,具有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结构为多进院落式,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青砖,典雅大方。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仅从房顶上看,有歇山顶、硬山顶、马鞍顶、平房顶等,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上翘的、垂弧的,可以说是一处一景,别有洞天。
泰宁 · 尚书第
泰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坐落于城内的尚书第、世德堂,是江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明代民居古建筑群落。这里古街、古巷、古民居、古井、古牌坊比比皆是,古风悠远,书卷气十足。
禾溪村地处僻壤,缺少石料,最初的先民来到这里,为了生存,就地取材,把松散、柔软的黄泥土凝聚起来,筑起坚固的墙体,而后上梁、盖瓦,成了土屋。土屋盖在山地里,一式的土墙黛瓦,且横竖有序,簇拥成群,成为村中的独特风景。
永安 · 安贞堡
安贞堡又名“池贯城”,位于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为当地乡绅池占瑞于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工。该堡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民居建筑。
安贞堡坐西朝东,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依山而建,逐次增高,远远望去,层次分明,气势不凡。安贞堡墙厚宅深,外墙用厚石垒砌加土夯制;堡前有一块可容数千人的露天练兵场。内部建筑为二进,左右对称,随地势逐次升高,远眺其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房屋分为上下两层,每层有内走廊,厅、堂、卧室、书房、粮库、厨房、厕所齐全,还有水井和下水道,可容千余人居住。堡内装饰华丽,雕刻、彩绘、泥塑和壁画随处可见。
消逝于茫茫的历史潮流中。 有时候真的很惋惜,因为时代的发展,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都慢慢消亡了。现在只能通过图片与书籍去了解,而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是具有灵魂的,如果不是亲身去感受的话,你无法体会到它们的魅力与价值。
福建闽南建筑文化特色:别具民族地域风情
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永定,是纯客家县,是福建拥有最多的土楼的县,总共23000多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土楼分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多种内型。永定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方楼1000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的土楼有-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公主-振福楼。其中,承启楼是福建土楼当中建筑规模最大的,2010年进入世界吉尼斯最大土楼纪录。
永定土楼,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其中福建土楼王,承启楼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蔡启昌、蔡资深父子是菲律宾华侨。身为成功商人的蔡资深,满脑子却是儒家思想,认为“久远之业,商不如农”,把大量财富转移到国内,在故乡建起众多大厝,组成民居建筑群,广购荒地,组织兄弟子侄大力垦殖。为了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他还热心公益事业,慷慨捐资兴学和赈灾,1905年,受朝廷诰封资政大夫,妻子封二品夫人。
清朝同治乙丑年,蔡启昌回到官桥漳里村,相中了村边那片叫“漳州寮”的风水宝地,于是斥资买地,大兴土木,建启昌厝、攸楫厝等房屋,当时,许多建筑装修材料都是从菲律宾海运过来,加之闽南独具魅力的雕刻艺术和装修风格,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建筑图画。
福建土楼大全 建筑艺术欣赏
1 土楼简介
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最为著名的就是武夷山的土楼。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福建永定县占三群两楼,南靖县和华安县占三群楼,包括分布在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2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武夷山的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大全 建筑艺术欣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3土楼分类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3.1圆楼
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积通常最为庞大。面积最大者甚至可达72开间以上。
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住家卧房。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独立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这些设计,通常也是着重防御功能。
3.2方楼
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3.3五凤楼
湖坑镇的“福裕楼”即是一座典型的五凤楼。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许差距。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仿佛中国古时笔架。五凤楼主要分布于闽西各县与漳州。其中,移民台湾的漳州客家人,也将其五凤楼建筑风格带至台湾。
3.4其他
除了圆楼,方楼与五凤楼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有凹字型,半圆形,与八卦型等种类土楼。凹字型土楼主要分布于闽南南靖,诏安。半圆形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永定、漳浦、华安、武夷山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中国最大的八卦土楼则为道韵楼。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房屋建筑中风水的知识大全
☑ 四种房屋建筑风水禁忌要避开
☑ 建筑房屋风水要注意哪些禁忌怎么布局
☑ 房屋建筑风水要点具体有哪些
☑ 民居建筑风水有哪些讲究图解大全
☑ 民居建筑风水有什么注意事项
- 上一篇:福建文化特色
- 下一篇:福建八闽文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