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姓历史名人

时间:2016-04-23 14:49:30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甘姓在现代的中国姓氏中看来,是一个比较罕有且稀少的姓氏。今安徽太湖、上海嘉定、江西丰城、莲花县、湘,对此甘姓历史名人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甘姓历史名人

甘姓历史名人

  姓甘的名人历史上有哪些

  甘盘

  生卒年不详,中国商朝名臣。

  甘盘初为商王小乙大臣,在小乙六年受命教导小乙的继承人武丁。是为“帝师”身份“。武丁继位后,封甘盘为卿士,为主要辅佐大臣之一,称他”旧学“,从此甘姓以”旧学“为堂号。据史书记载:“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安国传:“高宗(武丁)即位,甘盘佐之,后有傅说”。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武丁即位后,“居殷,命卿士甘盘”。

  甘德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一说是齐国人),中国著名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里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其中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甘德着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这些著作的内容多已失传,仅有部分文字为《唐开元占经》等典籍引录,从中可以窥知他在恒星区划命名、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三国时陈卓总结甘德、石申夫和巫咸三家星,得到中国古代经典的283星官1464星的星官系统,其中取用甘氏星官者146座(包括28宿在内),可见甘德对全天恒星区划命名的工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迹象表明,甘德还曾对若干恒星的位置进行过定量的测量,可惜其结果大多湮没不存。甘德对行星运动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定量的研究。他发现了火星和金星的逆行现象,他指出“去而复还为勾”,“再勾为巳”,把行星从顺行到逆行、再到顺行的视运动轨迹十分形象地描述为“巳”字形。甘德还建立了行星会合周期(接连两次晨见东方的时间间距)的概念,并且测得木星、金星和水星会合周期值分别为:400日(应为398.9日)、587.25日(应为583.9日)和136日(应为115.9日)。他还给出木星和水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见、伏的日数,更给出金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顺行、逆行和伏的日数,而且指出在不同的会合周期中金星顺行、逆行和伏的日数可能在一定幅度内变化的现象。甘德还以占星家闻名,是在当时和对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他的天文学贡献同其占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甘德的天文学贡献,与其他各家相比,在战国时代是最大的。

  甘罗

  战国时期著名小神童,楚国下蔡(今安徽省凤台)人。出身于当时秦国的名门,是秦武王左相甘茂的孙子,年12岁事秦相吕不韦从政,做事胸有成竹,善于言辩,为秦国使于赵国,赵王不但躬亲郊迎,而且在甘罗的伶牙俐齿之下,心甘情愿地割五城以事秦。结果,未费一兵一卒而净得五城。甘罗回到秦国之后,就被高拜为上卿,为后世留下了这么一段充满着传奇意味的故事。

  甘英

  (生卒年不详),字崇兰,东汉人。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他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境内)、安息(即波斯帕提亚王国,今伊朗境内)等诸国,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但未能到达他的目的地大秦。

  《后汉书·西域传·安息传》记载: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安息国是汉朝与大秦交易的中转点,将汉朝的丝与丝织品与大秦交易,从中获取垄断的暴利。也许是考虑到若汉朝直接开通了与大秦的商路会损害其垄断利益,于是安息人没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经叙利亚的陆路,而是备陈渡海的艰难:“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又以传说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此语一出,即使甘英在西海却步返还,最终未能到达大秦,但甘英却是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他的这一行程丰富了当时汉朝对中亚的认识,是中西方交流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页。

  有学者指出,安息船人所说的“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的,很可能即是希腊神话中以歌声迷惑水手的塞壬女妖。在《晋书·四夷传·西戎传附大秦国传》中有略为不同的记载:

  汉时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其国。入海,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怀。若汉使不恋父母妻子者可入。”英不能渡。  

  甘英出身于内陆,回国后甚至报告海水不可饮用:“途经大海,海水咸苦不可食。”(《晋书》)也许正是因为对海上航行知之甚少,甘英才相信了安息船人对航海危险的夸张描述,止步于安息。

  甘姓的名人知多少

  甘延寿

  字君况,后汉时北地郁郅人。少善骑射,入羽林郎,又为期门,以材力获宠,升辽东太守。元帝时,出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者,延寿与副校尉陈汤进军康居,斩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卒谥壮。

  甘宁

  字兴霸。三国时临江人。先依刘表,后归吴。陈计于孙权,先取黄祖,尽获其士众。又从周瑜破曹操,攻曹仁,拜西陵太守。曹操出濡须,宁为前都督,衔枚出破敌,敌惊退。时称江表虎臣,官至折冲将军。

  甘战

  (?—569年),字伯武,东晋时代江西丰城人。万寿宫西山十二真君之一。以孝行闻名乡里。遭时乱离,隐居草泽,不求闻达。因慕神仙之术,闻许逊能行孝悌大法,除害利物,遂登门拜为弟子。曾斩杀大蛟。相传许逊上升时,赐他金丹,后归丰城,继续传道,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正月七日,驾麟车,乘云而去。政和二年,封为“精行真人”。

  甘泳

  字泳之,宋朝江西崇仁人,读书不拘绳尺,尤精于诗。他作了一首长诗,有1400字,随事起义,随义链句,在古时是绝无仅有的。他的诗风也很奇特,与众不同。着有《东溪集》。

  甘从矩

  字方平,南唐丹阳人(今江苏南京丹阳镇),南唐征南将军,为江西丰城甘氏始祖。丹阳甘氏出身中下级武官,首领为甘从矩,“干宁四年(897),甘从矩南下进取江西[1]  ,迫使钟传、危全讽归属南吴。天复二年(902),杨行密受封吴王。吴王拜甘从矩为吴国开疆大臣,功晋征南将军,食邑丰城骊塘 (今丰城市秀市镇潘桥水库库区内),爵丰城伯。天佑五年(908),功成名就的甘从矩退归骊塘。献家财田园以济民苦,建宝福、云岩、隆福三寺行施桑梓,时为世人称颂。武义元年(919),吴王杨隆演敕文,加封甘从矩为“富城开国伯”。宋建隆二年(961)南唐李中主迁南都于南昌,其臣有甘从矩者,与其他大小臣工一样率领部属投入了这次西迁南都的移民运动。元代文学家、史学家揭傒斯两次提到这件事。推荐阅读:郗姓历史名人 

  姓甘的名人盘点

  甘凤池

  江苏江宁人,清代著名武术家,生卒年不详。先后拜黄百家、一念和尚为师,精内外家拳,善导引之术。江湖人称“江南大侠”,着有‘花拳总讲法’。据清人王友亮着‘甘凤池小传’说,他年八十余,终于乡。

  甘凤池是位名震四方的江湖大侠,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义士凤老爹写的就是他。甘凤池原是南京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自幼不喜读书,却爱好武功,结交江湖侠客,十几岁时,就以“提牛击虎的小英雄”名扬江南。‘清史稿·甘凤池传’说他勇力绝人能提牛。甘凤池听说拳家多出浙东,如张松溪、单思南、王来咸、黄百家等都是明朝以来的内家拳家,称雄江南。他决心去浙东求师深造,便离开金陵,只身来到四明山当年的四明山,山林茂密,古木参天,经常有猛虎出没其间,当地人都不敢单身入山。当时浙江余姚城有位内家拳家黄百家,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之子。黄宗羲在清兵南下时,曾招募义军,成立“世忠堂”进行过武装抵抗。明亡后,他要求百家举业习武,继承自己的抗清主张。黄百家拜王来咸为师,尽得内家之妙,功夫精深。这一天,他听说县城高升客栈来了个打虎小英雄甘凤池,觉得有点来头,便特意来到客栈访问,正好遇见甘凤池,经过一番试炼,百家收凤池为徒,将内家拳等武术一一传授给他。三年过后,黄百家把甘凤池叫到身边说:‘老夫的全部本领都已传授给你,如今,离本县八十里的大岚山上,汇聚着各方英豪,行仁义之师,你练就一身武艺,要为人民仗义行侠,正可到那里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后来甘凤池即在那里又拜一念和尚为师学习少林拳法,并开始他一生行侠仗义、行医济世的传奇。

  甘渭汉

  甘渭汉(1908-1986),湖南省平江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党。1928年参加平江游击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三纵队班长、排长、连长,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六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供给部政治委员,红八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委后方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29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备第二团政治委员,八路军129师385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副主任,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豫北指挥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七十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干部部部长,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干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成都军区第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党第七、十、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4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甘思和

  甘思和(1915-1988),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军需处勤务员、团委书记、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干事、12师35团组织科科长、红31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机要秘书、总务处处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14纵41旅政治委员,14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郑州、安新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干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干部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推荐阅读:车姓历史名人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有姓历史名人
  ☑ 商姓历史名人
  ☑ 佘姓历史名人
  ☑ 琴姓历史名人
  ☑ 牟姓历史名人
  ☑ 佴姓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