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姓
时间:2009-07-28 16:35:21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一、姓氏源流
鲁(Lǔ 鲁)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
2、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通鉴》所载,东晋时乌桓人有鲁姓。
② 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鲁。
③ 清时甘肃平番县土司巩卜失加(元蒙古人后裔),明时赐姓鲁。
④ 清满洲八旗姓秦楚鲁氏、博都里氏有改鲁姓者。
⑤ 佤族姓木依库氏,子孙分别以三子之名为姓,其一曰鲁。
⑥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者有鲁姓。
⑦ 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鲜等民族均有鲁姓。
得姓始祖: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灭纣时的主将,居功至伟。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下传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鲁王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古时的鲁国,拥有较大的封地,包括现在的山东滋县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公元前二五六年,鲁为楚所灭,子孙被迫迁居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后此地被齐国所占,鲁姓开始在山东大地缓慢繁衍。如战国末期的著名学者鲁仲连即为齐国人,后义不仕秦。秦汉之际,鲁姓开始向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关中迁徙。王莽篡权时,有扶风平陵人鲁匡在朝中任职,号为“智囊”,其子在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其孙鲁恭为东汉名相,恭之弟鲁丕任侍中高职,由于此支扶风鲁姓历代显贵,族大人众,于是形成了鲁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扶风郡。东汉中期以后,鲁姓开始向河南新蔡一带迁衍,后昌盛壮大为鲁姓新蔡郡望。并以新蔡为中心,向安徽、江苏的北部缓慢迁衍。东汉末年,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定远)人鲁肃为避战乱,举家先迁曲阿,后渡江定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其子鲁淑,孙鲁睦均为将于东吴,三家归晋后,子孙散居江南各处。西晋时,著名学者鲁胜为代郡(今山西省阳高)人,鲁褒为南阳人。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至隋唐以前,鲁姓已广布江东一带。唐代前期,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鲁姓得以平稳发展,除继续繁衍播迁于江南一带外,在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都得以发展。宋元之际,居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一带的鲁姓为避兵火南迁入闽粤,西迁入湖广。元末起义军四起,后为争皇权互相攻伐,致使两江、两湖、两河、皖鲁之地成为杀人战场,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形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凄凉景象。于是明初洪武年间,鲁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江苏、湖南等地。清中叶以前,山东鲁姓发展迅速,并随闯关东之风潮到东北谋生,亦有临海之鲁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如今,鲁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安徽之鲁姓为多,上述两省之鲁姓约占全国汉族鲁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三、历史名人 鲁班:春秋时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建筑家。本公输氏,名般,后人称为鲁班。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曾造“云梯”、“勾强”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传他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明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制工具;还发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确是少有的勤劳、机巧的匠工,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
鲁恭:扶风平陵(今陕西扶风)人,东汉名臣。章帝时宰中牟,专以德化为理,不使刑罚,后擢侍中,直言不讳,累官至大司徒。“德化为治”是中国一个传统的崇高政治理想,数千年来想而往之,却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而在大约两千年以前的东汉时期,却的确有人办到了,那就是鲁恭。据史书记载,鲁恭当中牟令时,以德为治,结果出现了“三异”,那就是“虫不入境,化及禽兽,童子有仁心。”如此的政治境界,鲁恭办到了,真是鲁姓人士最值得自夸的一项莫大的殊荣。
鲁丕:鲁恭之弟,东汉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鲁峻:昌邑(今属山东省)人,东汉官吏、学者。专治鲁诗颜氏春秋,初举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国东吴名将。家富于财,好施与,的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故过候,且求资粮,肃有米六千斗,以一半与之。瑜遂荐于孙权,独建议结刘备拒曹操。权甚重视。鲁肃为人方严,虽在军陆,手不释卷,善谈论,又能属文,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鲁胜:代郡人,西晋学者、逻辑学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和逻辑对象争论的历史情况。著作仅存《墨辩注序》。
鲁瀚:清江(今属浙江省)人,宋代诗人。涉猎广泛,尤精于易,善诗。有林园二十亩,坞内有含笑花数十株,自号笑坞老人。
鲁贞:元浙江省开化人,字起元,号桐山老农。元统举人,隐居不仕,其邃于理学,胸怀夷旷,着有《桐山老农文集》、《春秋按断》、《中庸解》、《易注》等。
鲁治: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明代画家。善画花卉、翎毛,美伦精巧,着色天然,饶有风韵,落笔潇洒脱俗,活泼有生趣。
鲁仲连:齐国人,战国末期学者。不任官职,好持高节,坚持儒家道德观点,反对尊秦为帝,以义不帝秦而被传诵千古。其肯定事物的两重性,反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性。
鲁伯能:安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学者。博学强记,九岁通五经,日读万言。夜乘月光诵读达旦,生平以翰墨自娱,历官处州太守。
鲁宗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画家。工花竹、禽鸟、窠石,用笔意趣有余,描染佳妙,尤长于写生,鸡雏乳鸭,颇有生意。传世作品有《春韵鸣喜图》。
鲁得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代书画家。善书,工写竹,发竿爽劲,扫叶清利,纵笔自如,备见潇洒。着有《墨君题语》、《竹史》、《细香居集》。
鲁九皋:清代江西省新城人,字洁非,号山木。乾隆进士,出选山西夏县知县,有惠政。着有《山木居士集》。
鲁迅:本姓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著作主要有《呐喊》、《彷徨》、《野草》等。他的评论文章尖锐深刻地剖析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由此遭到了当时反动政府的仇视。同时,他的诗作也非常出色,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充分表现了其满腔救国家于危难中的爱国热诚。他虽然没有加入**党,但却是中国**党最亲密和最可信赖的朋友。***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扶风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北魏移治好畴(今陕西省干县东)。
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国自蔡迁此,故名。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北齐改广宁郡。
2、堂号
三异堂:源出东汉宰相鲁恭,鲁恭以德化为治,天下出现三异:“虫不入境、野鸟化为家禽、童子有仁心。”
鲁姓的主要堂号有:“琴书堂”、“扶风堂”、“敦厚堂”、“五经堂”、“孝思堂”等。
五、宗族特征
1、鲁姓来源比较纯正。
2、历史上,鲁姓人济济多才,多为文人雅士,纵有武将,亦为儒将,与其姓氏截然相反。
3、鲁姓人源出曲阜,望出扶风,可能有某种根深蒂固的情结,现今鲁姓以山东人为最多。
4、堂号来历发人深省。如三异堂源出东汉宰相鲁恭,鲁恭以德化为治,天下出现三异:“虫不入境、野鸟化为家禽、童子有仁心。”
====================================================================
【鲁姓宗祠通用对联】
〖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曲阜;
望出扶风。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鲁姓源流和郡望。
平阳世泽;
谯国家声。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中牟循吏;
东海高贤。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平陵人鲁恭,字仲康,十五岁时,与弟弟鲁丕一同在太学学《鲁诗》。章帝时任中牟令,专以德政治理,教育感化百姓。当时遭蝗灾,只有中牟得免。河南尹袁安派人去察看,他随行田间,见有雉鸟飞过小孩身边,来人问:“你为什么不去捕捉雉鸟?”孩子答道:“它将要育雏,不能害它。”那人回去向袁安报告说见到了三异:蝗虫不入中牟县境,德化能及于禽兽,童子具有仁爱之心。下联典指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隐居不做官,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时,魏国使者新垣衍请求尊秦昭王为帝,他找到平原君,极力劝阻,并对新垣衍说:“如果尊秦昭王为帝,我只有跳东海而死!”后来,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多次攻打不胜,他写信劝说燕军将领撤去防守。着有《鲁仲连子》十四篇。
驰声豪族;
抗节朝廷。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郿县人鲁芝,字世英,三国魏时举孝廉,官天水太守,齐王曹芳时,曹爽执政,任他为司马。司马懿起兵发动政变时,他找到曹爽,建议保住许昌,但未被采纳。曹氏兄弟被杀后,他既不争辩,也不求饶,很受司马懿敬佩,得以免死。后官至光禄大夫。下联典指北宋谯郡人鲁宗道,字贯之,进士出身,天禧年间任右正言,提过不少建议,真宗曾在殿中壁上写“鲁直”。仁宗时官参知政事(副相),多次当百弹劾骄横的权贵,被视为“鱼头参政”(根据他的姓“鲁”为鱼字头,又因为他鲠直如鱼头。此联另有版本上联二字“声”为“名”。
指囷济急;
论钱惩贪。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名将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家中富裕,好施舍,周瑜任居巢长时,求他资助粮食,当时他有两囷米,各三千斛,便指一囷给周瑜。后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率大军南下,严重威胁孙氏政权,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合刘备共拒曹操。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任为赞军校尉,助周瑜在赤壁大败曹军。周瑜死后,他带领军队,先后任奋武校尉、横江将军,极力主张与刘备和好。下联典出西晋南阳人鲁褒,字元道,好学博闻,自甘贫困。元康年后,朝政腐败,贪官横行,他有感于时事,隐姓埋名著《钱神论》,以讽刺现实。当时,此文被广为流传。
工匠鼻祖;
笑坞老人。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的巧攻鲁班,又名公输班,敦煌人。传说,他是“木鸢”和一些木工工具的发明者,被后世工匠奉为鼻祖。下联典指宋代诗人鲁瀚,字子明,清江人。力学强记,尤精于易,善诗,有林园二十亩,坞内有含笑花数十株,自号笑坞老人。
义姑存侄;
妙典游仙。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列女传》载,齐攻鲁,一妇人弃其子,而抱其侄逃,齐将喜其义,领兵退,鲁君赐号“义姑”。下联典指宋·鲁妙典,女道人,入九嶷山成仙而去。
义姑弃子;
妙典游仙。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地封曲阜;
政异中牟。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典阜县,以国为氏。下联典指东汉鲁恭,宰中牟,境内现三奇。
鱼头参政;
笑坞老人。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鲁宗道,刚正不阿,人切其姓,曰为“鱼头参政”。下联典指宋鲁澣,以坞内有含笑花,自号“笑坞老人”。
挥戈**;
解纷拒金。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为之返三舍。下联典指战国鲁仲连喜为人排难解纷,平原君以千金为贺寿,仲不受金而去。
-----------------------------------------------------------------
〖鲁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三龄即帝位;
九岁谙经书。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衮公,名午,即位时三岁,在位三十一年卒,谥襄。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鲁伯能,安吉人。博学强记,九岁通五经,日读万言,夜乘月光诵读达旦。生平无所嗜好,惟以翰墨自娱。历官处州太守。有文集百余卷。
图书生计足;
风月举家清。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鲁峻碑字联。鲁峻,字仲严,东汉昌邑人。治鲁诗颜氏春秋。初举孝廉,历拜屯田校尉。
-----------------------------------------------------------------
〖鲁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挥戈足以返日;
解纷岂在受金。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为之返三舍。下联典指战国鲁仲连喜为人排难解纷,平原君以千金为贺寿,仲不受金而去。
-----------------------------------------------------------------
〖鲁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横江将军排众议;
奋武校尉定三分。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三国吴名将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出士族。初率部属百余人从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充横江将军。曹操兵临赤壁,进逼江东。他独排众议,建议联刘拒曹,被孙权采纳。遂败曹兵于赤壁,奠定三分于下的局面。拜奋武校尉。
中牟贤令有三异;
关左名儒通五经。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司徙鲁恭,字仲康,平陵人。章帝时宰中牟,专以德化为理,时螟蝗伤稼,独不入中牟。恭行阡陌,有雉过童子旁,掾曰:“何不捕之?童子曰:”雉将雏,不可害之。掾归,称为“三异”。下联典指东汉中郎将鲁丕。字叔陵,陵平人。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
〖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家无长物,琴书自乐;
天生高人,风雅之宗。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鲁峻碑字联。
巧夺天工,日益求精,尤须即物穷理;
圣参造化,神乎其技,岂止画栋雕梁。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台中市鲁班庙联。
====================================================================
附录:【鲁姓典故、趣事】
〖鲁班的传说〗
鲁班本名公输般,即公输子,公孙般.因为“般”与“班”同音,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称之为鲁班。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为木匠的祖师。
《墨子》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他还造了能载人的大木鸢,在战争中担任侦查的任务。据《渚宫旧事》记载:“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历史上还记载了鲁班因为自己的才干,竟然使得父母葬送了性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王允的《论衡·卷第八·儒增篇》说:“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母亲就这样不见了踪影。而父亲呢,命运更惨。根据唐朝一本《酉阳杂俎》记述,鲁班曾远离家乡做活,因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只木鸢,只要骑上去敲几下,木鸢就会飞上天,飞回家去会妻子。没多久,妻子就怀孕了。鲁班的爸爸觉得很奇怪媳妇怎么会怀孕呢,于是鲁班的太太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后来有一次,鲁班的父亲趁鲁班回家时偷偷地骑上木鸢,照样也敲了几下,木鸢也飞了起来。但哪知一飞竟然飞到了苏州,当地人见到由天上降下个人来,当他是妖怪,便将鲁班的父亲给活活打死了。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诞,上架行木艺工会最重视这个节日,木艺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奠师重道精神,他们最奠崇的师傅,就是鲁班先师了。木艺这一行可说是最古老的行业,木工在建筑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地位。每年祝贺师傅诞,还有一项很特别的传统活动,就是派“师傅饭”,所谓“师傅饭”,其实只是在师傅诞那天,用大铁镬煮的白饭,再加上一些粉丝,虾米,眉豆等。由于相傅吃了师传饭的小孩子,不仅能像鲁班那么聪明,而且快高长大,健康仱俐,以前,在贺诞这一天,请一班艺人回来唱八音,或者请一台木偶戏来演出,视乎当年的经济情形而定,总之是隆重其事。
-----------------------------------------------------------------
〖鲁班学艺〗
鲁班是我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能工巧匠,被誉为木工的祖师。
清水河向东拐了个大弯子,弯子里有个堡子叫鲁家湾。鲁家湾里住着一个姓鲁的老木匠。老木匠已经五十八岁了,十几岁学艺跟班,算起来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木匠活。勤劳的老木匠一生盖了两个堡子:鲁家南湾,鲁家北湾。老木匠有个怪脾气,做了一辈子的木匠活没有收过一个徒弟。当别人要拜他为师学艺的时候,他总是推辞说:“跟我能学出个什么手艺来,你没看看我盖的那些歪歪扭扭的房子,打出的不周不正的箱柜?”常了,人们都知道他这个怪脾气,要学木匠手艺的人也就不向他学了。
老木匠一生都不满意自己的技艺,他不但不教别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教。一辈子省吃俭用,一个铜钱都能摸出水,就这样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和三匹快马,准备留给自己的儿子长大投师学艺用。
老木匠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鲁拴,十八岁了;二儿子叫鲁宾,十五岁;最小的儿子十二岁,就是鲁班。
鲁拴和鲁宾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从下生到长天,锛子倒了不知扶,斧子掉了不知捡,凿斧锯动都没有动过一下。爹爹和妈妈都不喜欢这哥俩。
鲁班从小就勤快好学,常常跟在爹爹后头,帮着拉线和做些零活,瞅着爹爹扬锛使斧砍木头。有一次晌午吃饭的时候,妈妈忽然发现鲁班大半天没在家,便有点慌神了,连忙出外去找,找了大半天才在一家新房子门前找到了他。鲁班正蹲在一边,两手托着下巴颊,呆呆地瞅着几个木匠做窗子哩。
鲁班六七岁就愿意动斧动锯,把圆木头砍成方条,粗粗的木头锯成薄板子。长到了十岁的时候,所有的“家把什”(工具)他都会使唤了,斧子凿子在手上乱转。鲁班成天不闲手,做了很多的小木柜、小板凳、小车……,房檐子底下,堂屋地上都摆满了,象小家具铺一样。鲁班看见妈妈坐在炕上打线很吃力,便从南山上砍了一棵柳树做了一把椅子,说:“妈,坐在椅子上打线吧,省得腰痛。”鲁班见姐姐的针线箩筐没有地方放,便从北山上砍了一棵榆树,给姐姐做了一个木箱,说:“姐姐,把针线箩筐放到箱子里去吧,省得乱放丢针掉线。”可是当大哥、二哥求他做点木活的时候,他不但不给做,还要申斥说:“有木头有斧子,自己不能去做吗!”爹爹、妈妈和姐姐都喜欢鲁班。
三个儿子一天比一天大了。
一天,老木匠把大儿子唤到跟前说:“孩子,你也不小了,不能总指着爹爹养活你们。‘三岁牤牛(公牛)十八岁汉子’,你应该学点手艺了。还是学个木匠吧,不过爹爹不能教你,我的手也拙,艺也粗,从来连一个徒弟都没有收过。你带上一百两银子,骑上一匹快马,上终南山去找隐居的木匠祖师吧!”老头说完瞅了瞅鲁拴;闲懒成性的鲁拴哭丧着脸,一句话也没有说,接过银子骑上马,扭扭晃晃地走了。
鲁拴走出大门,心想:“终南山离这十万八千里,上哪去找师傅去”于是他骑着马,东溜西逛了三年,银子花光了,马也卖掉了,光杆回来了。老木匠气的没说二话,就把鲁拴赶出了大门。
老木匠又把鲁宾叫来。“孩子啊,你也长到十八岁了,拿上一百两银子,骑上一匹快马,上终南山去寻找师傅去吧!千万别象你哥那样。”老头说完又瞅了瞅鲁宾;鲁宾的嘴都要噘上天,哭哭啼啼地接过银子,懒懒地骑上马走了。
鲁宾走了一天一夜,一打听,终南山离这有一万多里的路程,便泄气了。他信马由缰地混过了三年,花光了银子,卖掉了马,披着麻袋回来了。老木匠气的更厉害,拿起榆木拐棍,一顿棍子又把鲁宾打出去了。
老木匠唤来了鲁班,流着眼泪摸着鲁班的头说:“孩子,你那没有出息的两个哥哥都被我赶出去了,爹爹一生的希望这回都放到你一个人的身上。你不能让爹爹的这颗心一凉到底,千万千万不要象你两个哥哥那样……”没等爹爹把话说完,鲁班就接过话头说:“爹,你放心吧!儿子早就包好银子,备好了马,只等你吩咐了。找不到师傅,学不好手艺,我决不回来见你!”
鲁班拜别了爹妈,骑上马,便向西方奔去。老木匠瞅着儿子的背影,揩着眼泪,嘴里不住地叨咕着:“还是我的鲁班啊……”
鲁班扬鞭打马,人急马也急,一天就跑了三百多里路程。鲁班走了十天,赶过三千里路,光光的大道走到尽头了,前面出现了一座高山。山又高又陡,道又弯又窄,道上长满了刺棘和狼牙石。鲁班勒住马犯愁了。这时忽然从山脚下走过来一个老樵夫。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
“老大爷,终南山离这还有多少里路程?”老樵夫捋了捋胡须,慢吞吞地说:“嗯,直走六千里,弯走一万二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跨过这座大山。”鲁班又问:“大爷,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帮我跨过这座大山?”老樵夫晃了晃头:“这样高的山,一年也爬不到半山腰。”鲁班说:“一年爬不过去爬二年,二年爬不过去爬三年,爬不到山顶我死也不下山!”
老樵夫听他说得这样坚决,也很佩服,笑着说:“你拿我这把镰刀吧,用它砍刺拨石很快就能上去。”鲁班一听可乐坏了,接过镰刀便向山上走去。镰刀轻轻地向地上一拉,刺棘和尖石都拨开了,他很快的就登到山顶。鲁班把镰刀挂在一棵大树上,骑上马又向西方的大路跑去。
鲁班又走了十天,又赶过三千里的路程,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尽头,前面横淌过来一条大河。又黑又绿的河水,扔下一块石头子儿,半天都翻不上水花来。鲁班勒住马又愁住了。这时从河对岸划过一只小船来,船头上坐着一个年轻的渔夫。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大哥,这儿到终南山还有多少里?”渔夫屈指算了算,说:“嗯,直走三千里,弯走六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横跨过这条大河。”鲁班接着问:“大哥,能不能想办法把我渡过河去?”渔夫皱着眉头说:“这不行!河又宽水又深,自古以来这条河淹死过无数过路的人!”鲁班说:“不怕水深探不到底儿,不怕大河宽到天边,不跨过这条河我死也不转回头!”渔夫见鲁班很刚强,笑着说:“兄弟,牵马上船吧,我把你渡过河去。”
鲁班渡过了河,又奔上大道,追风赶日又走了十天,三千里路程甩在脑后头。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尽头,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山。鲁班心想:“这座大山恐怕就是终南山了。”山峰很多,曲曲弯弯一千多条小道。从哪一条道上山呢?鲁班又愁住了。这时他发现山脚下有一处小房,房门口坐着个打线的老大娘。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向:“老奶奶,终南山离这还有多少里?”老奶奶张口就答:“直走一百里,弯走三百里;三百座山头,三百个神仙,你要找哪一个?”鲁班一听乐坏了,连忙回答:“我要投奔木匠祖师,从哪一条小道上去?”老大娘说:“九百九十九条小道,正中间那一条路就是!”鲁班连忙道谢,左数四百九十九条,右数四百九十九条,踏上正中间的小路,打马向山上跑去。
鲁班到了山顶,只见一片树林子里露出几疙瘩(在这里是“块”或“片”的意思)房脊,走近看是一溜三间房子。鲁班轻轻地推开了门,屋子里横竖放了一地破锛子烂凿子,连脚都插不进去。鲁班向床上一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伸着两条腿正在睡大觉,象雷一般地打着呼噜。鲁班心想:“这个老头子一定就是木匠祖师了。”鲁班没有惊动师傅,把破锛子烂锯收拾起来放在木头箱子里,便规规矩矩地在长凳上坐下,等着老师傅醒来。
老师傅的觉可真沉,翻了好几次身都没有醒,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鲁班走上前,跪在地当心,说:“老师傅呀,徒弟今天拜上门,请求师傅能收我学艺。”
老师傅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从哪儿来的?”
鲁班回答:“我叫鲁班,从一万里地外鲁家湾来的。”
老师傅又向:“学艺为什么来找我呀!”
“因为你是木匠的祖师!”鲁班回答得很干脆。
老师傅停了一下,说:“我要考问你一下,答对了我就把你收下;回答不对可别怪师傅不收你,怎样来的还怎样回去。”
鲁班的心跳了一下,说:“如果今天回答不上来,明天来回答;哪天回答上来,哪天让师傅收留!”
老师傅说:“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柁几根二柁?多少根檩(Lǐn)子(屋上托住椽子的横木)多少根椽(Chuan)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鲁班张口就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三根大柁,三根二柁,大小二十根檩子,一百根椽子。五岁的时候我就数过它。”
老师傅把头轻轻地点了一下,接着问:“一件技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去,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去,三个月和三年都扎根在哪里?”
鲁班想了想回答:“三个月学去的手艺,扎根在眼睛里;三年学去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老师傅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
“一个木匠师傅教好了两个徒弟,大徒弟的一把斧子,挣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的一把斧子,在人们的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如果你学好了手艺,跟哪个徒弟学?”
鲁班马上回答:“跟第二个学。”
老师傅不再问了,“好吧,既然你都回答了上来,我就得把你收下。不过可有一件,要向我学艺就得使用我的‘家把什’,我已经有五百年没使唤这些玩艺儿了,你拿过去修理修理吧!”
鲁班站起身来,把盛“家把什”的木箱放到磨刀石旁,一样样地拿了出来。这时候他才仔细地看清:斧子长了牙,长锯连一个齿都没有留下,两把凿子又弯又秃,长满了锈。鲁班连一口气都没有喘,挽起袖子便磨了起来。白天磨,晚上磨,膀子磨酸了,两手磨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弯弯的月牙。鲁班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利了,长锯磨出了尖齿,凿子也磨出刃了,所有的“家把什”都磨得又快又光又亮。鲁班一样样地送给老师傅看了;老师傅看完了只是点了点头,连一句“行”或是“不行”的话都没有说。
“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锯,要你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它已经生长五百年了。”
鲁班扛着锯走到大树下,大树可真粗,两只胳膊没抱住,往上一瞅,呀!树尖都快要顶天了。鲁班坐在大树下锯起大树来,足足地锯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大树锯倒。鲁班扛着大锯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又吩咐说:“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斧子,要你把这棵大树砍成一只大柁。要它光得不留下一根毛刺儿,圆得象十五的月亮。”
鲁班转过身提着斧子就出去了。一斧子砍去大树的枝丫,削去了树疤,足足地砍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一根大柁砍好,他提起斧子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接着又吩咐:“还不行,为了试试你磨的凿子,要你把大柁凿出二千四百个眼子: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楞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提起凿子便凿了起来,只见一阵阵木花乱飞,他越凿越有劲儿。足足地凿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二千四百个眼子凿好了,鲁班提着凿子又去见师傅。
这回老师傅可高兴了。他离开花藤椅子,接下鲁班手里的凿子,揩去了鲁班脸上的汗珠,夸奖说:“好孩子,什么也难不倒你,我一定把我全部的技艺都传授给你:”说完便把鲁班领到西间屋里去。一进屋,鲁班的眼睛就睁大了,眼神也不够用了。原来这间屋子里摆了好多的模型,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楼阁桥塔、椅凳箱柜,制造得都特别的精致。老师傅笑着说:“你就一个个地拆下来再安上,每一件模型都要拆下一遍,安上一遍;拆安好了,你的手艺也就学好了。你自己就专心地学吧,我不在你的身边唠叨了。”老师傅说完就走了出去。
鲁班拿起模型,翻过来看掉过去看,拿在手里不舍得放下。老师傅让拆安一遍,他拆安了三遍。每天只见他进屋不见他出屋。饭放凉了顾不得吃;胳膊腿累乏了,顾不得伸一伸。每天老师傅睡觉前来看看,鲁班在房子里拆安;睡觉醒来看看,鲁班还是在房子里拆安。当老师傅催促他睡觉的时候,他只是“嗯嗯”地信口回答,可是拿在手里的模型却不放下。
就这样,鲁班苦学了三年,手艺学成了。老师傅为了试试他学的如何,便把全部的模型都毁掉,鲁班凭着牢固的记忆,一样样地又重新给做了出来。老师傅又提出好多新的样式让他制做,鲁班细心地一琢磨,也能很快地按着老师傅的要求做出来。老师傅很满意。
一天,老师傅把鲁班叫来,难分难舍地说:“徒儿,三年过去了,你的手艺也学好了,今天该下山了!”
鲁班一听,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说:“那不行,我的手艺还没有学成,我还要再学三年呢!”
老师傅笑了。“以后你自己学吧,今天说什么你也得下山!”徒弟要走了,师傅送给徒弟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傅想了想说:“你磨的斧子、长锯、凿子就送给你用吧!”
鲁班呆呆地瞅着师傅,哭了:“穷徒弟留给师傅点什么东西呢!”
老师一听又噗哧地笑了:“师傅什么也不要你的,只要你不丢了师傅的名声就够了。”
鲁班含着眼泪拜别了师傅,下山了。
鲁班回来的路上,没有找到指路的老奶奶、渡河的渔家大哥和赐刀跨山的老樵夫。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鲁班在终南山下盖了一座大庙,在大河上修了一座大桥,在第一次跨过的高山上造字一座大塔。据说这些东西直到今天还有哪。
鲁班回到家,拜见了爹妈,拿着师傅赐给的斧子,记着师傅的嘱咐,给人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后世人尊称他为木匠的祖师。(琐辰 搜集)
-----------------------------------------------------------------
〖鲁班造伞〗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才好呢。
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还得再想办法!鲁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以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
〖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鲁韧〗
鲁韧(1912-2002.11.23)男,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天津市人。鲁韧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1月23日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20世纪30-40年代鲁韧参加《埋头苦干》、《清宫外史》、《天国春秋》、《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等影片的拍摄,并开始在昆仑、中电、文华等影片公司任副导演。
1951年他编导了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太阳照亮了红石沟》,影片拍完后受到好评。
1957年后鲁韧相继导演了《洞箫横吹》、《钢人铁马》、《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富有时代生活气息和轻喜剧样式的影片,显示出他寓教于乐,幽默风趣,质朴昂扬的导演风格。其中《李双双》最为成功,并于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李双双》也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由于鲁韧善于导演轻喜剧,这些影片为演员仲星火喜剧表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进行了前后长达九年的艺术合作已成为影坛佳话。
70-80年代,鲁韧又编导了《于无声处》、《飞吧,足球!》、《车水马龙》等片。由于鲁韧坚持现实题材及喜剧样式,因此他导演的影片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烈的喜剧性。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思想问题》(与黄佐临合作)、《洞箫横吹》、《新风歌》、《太阳照亮了红石沟》(兼编剧)、《钢人铁马》、《于无声处》、《猛河的黎明》(与朱丹西合作)、《今天我休息》、《车水马龙》、《飞吧,足球!》(兼编剧)、《李双双》等。
--------------------------------------------------------------------------------
【中国人民解放军鲁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鲁加汉少将
鲁加汉(1916-1991),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18团通信员,红31军政治部敌工部干事、科长、部长,军供给部政治委员,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政治委员,第386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师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太岳军区供给部政治协理员,军区后勤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18兵团办事处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茂县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干部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1981年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12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鲁瑞林少将
鲁瑞林(1912-1999),甘肃省临夏市人。1931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师1团班长、连政治指导员,第38团营长,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民干事、股长、民运科科长,第31军供给部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分区政治委员,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旧关、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安阳、白晋、磁县、武安、涉县、林县、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18兵团第61军副军长,第61军政治委员,甘肃临夏专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上党、临汾、晋中、太原、咸阳、扶眉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政治委员,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兼凉山工作委员会指挥部党委书记,西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加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强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7月14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7岁。
--------------------------------------------------------------------------------
【中国人民解放军鲁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鲁玉昆中将
鲁玉昆(1929-——),湖南省岳阳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连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宜川、扶眉、兰州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毕业空军航空学校。后任空军飞行员、飞行大队大队长、师技术检查主任、团长、副师长。1963年入空军学院指挥系学习。后任空军师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鲁(Lǔ 鲁)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
2、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通鉴》所载,东晋时乌桓人有鲁姓。
② 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鲁。
③ 清时甘肃平番县土司巩卜失加(元蒙古人后裔),明时赐姓鲁。
④ 清满洲八旗姓秦楚鲁氏、博都里氏有改鲁姓者。
⑤ 佤族姓木依库氏,子孙分别以三子之名为姓,其一曰鲁。
⑥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者有鲁姓。
⑦ 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鲜等民族均有鲁姓。
得姓始祖: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灭纣时的主将,居功至伟。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下传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鲁王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古时的鲁国,拥有较大的封地,包括现在的山东滋县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公元前二五六年,鲁为楚所灭,子孙被迫迁居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后此地被齐国所占,鲁姓开始在山东大地缓慢繁衍。如战国末期的著名学者鲁仲连即为齐国人,后义不仕秦。秦汉之际,鲁姓开始向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关中迁徙。王莽篡权时,有扶风平陵人鲁匡在朝中任职,号为“智囊”,其子在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其孙鲁恭为东汉名相,恭之弟鲁丕任侍中高职,由于此支扶风鲁姓历代显贵,族大人众,于是形成了鲁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扶风郡。东汉中期以后,鲁姓开始向河南新蔡一带迁衍,后昌盛壮大为鲁姓新蔡郡望。并以新蔡为中心,向安徽、江苏的北部缓慢迁衍。东汉末年,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定远)人鲁肃为避战乱,举家先迁曲阿,后渡江定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其子鲁淑,孙鲁睦均为将于东吴,三家归晋后,子孙散居江南各处。西晋时,著名学者鲁胜为代郡(今山西省阳高)人,鲁褒为南阳人。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至隋唐以前,鲁姓已广布江东一带。唐代前期,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鲁姓得以平稳发展,除继续繁衍播迁于江南一带外,在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都得以发展。宋元之际,居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一带的鲁姓为避兵火南迁入闽粤,西迁入湖广。元末起义军四起,后为争皇权互相攻伐,致使两江、两湖、两河、皖鲁之地成为杀人战场,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形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凄凉景象。于是明初洪武年间,鲁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江苏、湖南等地。清中叶以前,山东鲁姓发展迅速,并随闯关东之风潮到东北谋生,亦有临海之鲁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如今,鲁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安徽之鲁姓为多,上述两省之鲁姓约占全国汉族鲁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三、历史名人 鲁班:春秋时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建筑家。本公输氏,名般,后人称为鲁班。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曾造“云梯”、“勾强”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传他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明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制工具;还发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确是少有的勤劳、机巧的匠工,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
鲁恭:扶风平陵(今陕西扶风)人,东汉名臣。章帝时宰中牟,专以德化为理,不使刑罚,后擢侍中,直言不讳,累官至大司徒。“德化为治”是中国一个传统的崇高政治理想,数千年来想而往之,却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而在大约两千年以前的东汉时期,却的确有人办到了,那就是鲁恭。据史书记载,鲁恭当中牟令时,以德为治,结果出现了“三异”,那就是“虫不入境,化及禽兽,童子有仁心。”如此的政治境界,鲁恭办到了,真是鲁姓人士最值得自夸的一项莫大的殊荣。
鲁丕:鲁恭之弟,东汉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鲁峻:昌邑(今属山东省)人,东汉官吏、学者。专治鲁诗颜氏春秋,初举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国东吴名将。家富于财,好施与,的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故过候,且求资粮,肃有米六千斗,以一半与之。瑜遂荐于孙权,独建议结刘备拒曹操。权甚重视。鲁肃为人方严,虽在军陆,手不释卷,善谈论,又能属文,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鲁胜:代郡人,西晋学者、逻辑学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和逻辑对象争论的历史情况。著作仅存《墨辩注序》。
鲁瀚:清江(今属浙江省)人,宋代诗人。涉猎广泛,尤精于易,善诗。有林园二十亩,坞内有含笑花数十株,自号笑坞老人。
鲁贞:元浙江省开化人,字起元,号桐山老农。元统举人,隐居不仕,其邃于理学,胸怀夷旷,着有《桐山老农文集》、《春秋按断》、《中庸解》、《易注》等。
鲁治: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明代画家。善画花卉、翎毛,美伦精巧,着色天然,饶有风韵,落笔潇洒脱俗,活泼有生趣。
鲁仲连:齐国人,战国末期学者。不任官职,好持高节,坚持儒家道德观点,反对尊秦为帝,以义不帝秦而被传诵千古。其肯定事物的两重性,反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性。
鲁伯能:安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学者。博学强记,九岁通五经,日读万言。夜乘月光诵读达旦,生平以翰墨自娱,历官处州太守。
鲁宗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画家。工花竹、禽鸟、窠石,用笔意趣有余,描染佳妙,尤长于写生,鸡雏乳鸭,颇有生意。传世作品有《春韵鸣喜图》。
鲁得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代书画家。善书,工写竹,发竿爽劲,扫叶清利,纵笔自如,备见潇洒。着有《墨君题语》、《竹史》、《细香居集》。
鲁九皋:清代江西省新城人,字洁非,号山木。乾隆进士,出选山西夏县知县,有惠政。着有《山木居士集》。
鲁迅:本姓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著作主要有《呐喊》、《彷徨》、《野草》等。他的评论文章尖锐深刻地剖析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由此遭到了当时反动政府的仇视。同时,他的诗作也非常出色,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充分表现了其满腔救国家于危难中的爱国热诚。他虽然没有加入**党,但却是中国**党最亲密和最可信赖的朋友。***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扶风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北魏移治好畴(今陕西省干县东)。
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国自蔡迁此,故名。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在今天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北齐改广宁郡。
2、堂号
三异堂:源出东汉宰相鲁恭,鲁恭以德化为治,天下出现三异:“虫不入境、野鸟化为家禽、童子有仁心。”
鲁姓的主要堂号有:“琴书堂”、“扶风堂”、“敦厚堂”、“五经堂”、“孝思堂”等。
五、宗族特征
1、鲁姓来源比较纯正。
2、历史上,鲁姓人济济多才,多为文人雅士,纵有武将,亦为儒将,与其姓氏截然相反。
3、鲁姓人源出曲阜,望出扶风,可能有某种根深蒂固的情结,现今鲁姓以山东人为最多。
4、堂号来历发人深省。如三异堂源出东汉宰相鲁恭,鲁恭以德化为治,天下出现三异:“虫不入境、野鸟化为家禽、童子有仁心。”
====================================================================
【鲁姓宗祠通用对联】
〖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曲阜;
望出扶风。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鲁姓源流和郡望。
平阳世泽;
谯国家声。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中牟循吏;
东海高贤。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平陵人鲁恭,字仲康,十五岁时,与弟弟鲁丕一同在太学学《鲁诗》。章帝时任中牟令,专以德政治理,教育感化百姓。当时遭蝗灾,只有中牟得免。河南尹袁安派人去察看,他随行田间,见有雉鸟飞过小孩身边,来人问:“你为什么不去捕捉雉鸟?”孩子答道:“它将要育雏,不能害它。”那人回去向袁安报告说见到了三异:蝗虫不入中牟县境,德化能及于禽兽,童子具有仁爱之心。下联典指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隐居不做官,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时,魏国使者新垣衍请求尊秦昭王为帝,他找到平原君,极力劝阻,并对新垣衍说:“如果尊秦昭王为帝,我只有跳东海而死!”后来,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多次攻打不胜,他写信劝说燕军将领撤去防守。着有《鲁仲连子》十四篇。
驰声豪族;
抗节朝廷。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郿县人鲁芝,字世英,三国魏时举孝廉,官天水太守,齐王曹芳时,曹爽执政,任他为司马。司马懿起兵发动政变时,他找到曹爽,建议保住许昌,但未被采纳。曹氏兄弟被杀后,他既不争辩,也不求饶,很受司马懿敬佩,得以免死。后官至光禄大夫。下联典指北宋谯郡人鲁宗道,字贯之,进士出身,天禧年间任右正言,提过不少建议,真宗曾在殿中壁上写“鲁直”。仁宗时官参知政事(副相),多次当百弹劾骄横的权贵,被视为“鱼头参政”(根据他的姓“鲁”为鱼字头,又因为他鲠直如鱼头。此联另有版本上联二字“声”为“名”。
指囷济急;
论钱惩贪。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名将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家中富裕,好施舍,周瑜任居巢长时,求他资助粮食,当时他有两囷米,各三千斛,便指一囷给周瑜。后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率大军南下,严重威胁孙氏政权,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合刘备共拒曹操。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任为赞军校尉,助周瑜在赤壁大败曹军。周瑜死后,他带领军队,先后任奋武校尉、横江将军,极力主张与刘备和好。下联典出西晋南阳人鲁褒,字元道,好学博闻,自甘贫困。元康年后,朝政腐败,贪官横行,他有感于时事,隐姓埋名著《钱神论》,以讽刺现实。当时,此文被广为流传。
工匠鼻祖;
笑坞老人。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的巧攻鲁班,又名公输班,敦煌人。传说,他是“木鸢”和一些木工工具的发明者,被后世工匠奉为鼻祖。下联典指宋代诗人鲁瀚,字子明,清江人。力学强记,尤精于易,善诗,有林园二十亩,坞内有含笑花数十株,自号笑坞老人。
义姑存侄;
妙典游仙。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列女传》载,齐攻鲁,一妇人弃其子,而抱其侄逃,齐将喜其义,领兵退,鲁君赐号“义姑”。下联典指宋·鲁妙典,女道人,入九嶷山成仙而去。
义姑弃子;
妙典游仙。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地封曲阜;
政异中牟。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典阜县,以国为氏。下联典指东汉鲁恭,宰中牟,境内现三奇。
鱼头参政;
笑坞老人。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鲁宗道,刚正不阿,人切其姓,曰为“鱼头参政”。下联典指宋鲁澣,以坞内有含笑花,自号“笑坞老人”。
挥戈**;
解纷拒金。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为之返三舍。下联典指战国鲁仲连喜为人排难解纷,平原君以千金为贺寿,仲不受金而去。
-----------------------------------------------------------------
〖鲁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三龄即帝位;
九岁谙经书。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衮公,名午,即位时三岁,在位三十一年卒,谥襄。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鲁伯能,安吉人。博学强记,九岁通五经,日读万言,夜乘月光诵读达旦。生平无所嗜好,惟以翰墨自娱。历官处州太守。有文集百余卷。
图书生计足;
风月举家清。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鲁峻碑字联。鲁峻,字仲严,东汉昌邑人。治鲁诗颜氏春秋。初举孝廉,历拜屯田校尉。
-----------------------------------------------------------------
〖鲁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挥戈足以返日;
解纷岂在受金。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为之返三舍。下联典指战国鲁仲连喜为人排难解纷,平原君以千金为贺寿,仲不受金而去。
-----------------------------------------------------------------
〖鲁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横江将军排众议;
奋武校尉定三分。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三国吴名将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出士族。初率部属百余人从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充横江将军。曹操兵临赤壁,进逼江东。他独排众议,建议联刘拒曹,被孙权采纳。遂败曹兵于赤壁,奠定三分于下的局面。拜奋武校尉。
中牟贤令有三异;
关左名儒通五经。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司徙鲁恭,字仲康,平陵人。章帝时宰中牟,专以德化为理,时螟蝗伤稼,独不入中牟。恭行阡陌,有雉过童子旁,掾曰:“何不捕之?童子曰:”雉将雏,不可害之。掾归,称为“三异”。下联典指东汉中郎将鲁丕。字叔陵,陵平人。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
〖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家无长物,琴书自乐;
天生高人,风雅之宗。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鲁峻碑字联。
巧夺天工,日益求精,尤须即物穷理;
圣参造化,神乎其技,岂止画栋雕梁。
——佚名撰鲁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台中市鲁班庙联。
====================================================================
附录:【鲁姓典故、趣事】
〖鲁班的传说〗
鲁班本名公输般,即公输子,公孙般.因为“般”与“班”同音,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称之为鲁班。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为木匠的祖师。
《墨子》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他还造了能载人的大木鸢,在战争中担任侦查的任务。据《渚宫旧事》记载:“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历史上还记载了鲁班因为自己的才干,竟然使得父母葬送了性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王允的《论衡·卷第八·儒增篇》说:“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母亲就这样不见了踪影。而父亲呢,命运更惨。根据唐朝一本《酉阳杂俎》记述,鲁班曾远离家乡做活,因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只木鸢,只要骑上去敲几下,木鸢就会飞上天,飞回家去会妻子。没多久,妻子就怀孕了。鲁班的爸爸觉得很奇怪媳妇怎么会怀孕呢,于是鲁班的太太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后来有一次,鲁班的父亲趁鲁班回家时偷偷地骑上木鸢,照样也敲了几下,木鸢也飞了起来。但哪知一飞竟然飞到了苏州,当地人见到由天上降下个人来,当他是妖怪,便将鲁班的父亲给活活打死了。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诞,上架行木艺工会最重视这个节日,木艺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奠师重道精神,他们最奠崇的师傅,就是鲁班先师了。木艺这一行可说是最古老的行业,木工在建筑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地位。每年祝贺师傅诞,还有一项很特别的传统活动,就是派“师傅饭”,所谓“师傅饭”,其实只是在师傅诞那天,用大铁镬煮的白饭,再加上一些粉丝,虾米,眉豆等。由于相傅吃了师传饭的小孩子,不仅能像鲁班那么聪明,而且快高长大,健康仱俐,以前,在贺诞这一天,请一班艺人回来唱八音,或者请一台木偶戏来演出,视乎当年的经济情形而定,总之是隆重其事。
-----------------------------------------------------------------
〖鲁班学艺〗
鲁班是我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能工巧匠,被誉为木工的祖师。
清水河向东拐了个大弯子,弯子里有个堡子叫鲁家湾。鲁家湾里住着一个姓鲁的老木匠。老木匠已经五十八岁了,十几岁学艺跟班,算起来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木匠活。勤劳的老木匠一生盖了两个堡子:鲁家南湾,鲁家北湾。老木匠有个怪脾气,做了一辈子的木匠活没有收过一个徒弟。当别人要拜他为师学艺的时候,他总是推辞说:“跟我能学出个什么手艺来,你没看看我盖的那些歪歪扭扭的房子,打出的不周不正的箱柜?”常了,人们都知道他这个怪脾气,要学木匠手艺的人也就不向他学了。
老木匠一生都不满意自己的技艺,他不但不教别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教。一辈子省吃俭用,一个铜钱都能摸出水,就这样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和三匹快马,准备留给自己的儿子长大投师学艺用。
老木匠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鲁拴,十八岁了;二儿子叫鲁宾,十五岁;最小的儿子十二岁,就是鲁班。
鲁拴和鲁宾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从下生到长天,锛子倒了不知扶,斧子掉了不知捡,凿斧锯动都没有动过一下。爹爹和妈妈都不喜欢这哥俩。
鲁班从小就勤快好学,常常跟在爹爹后头,帮着拉线和做些零活,瞅着爹爹扬锛使斧砍木头。有一次晌午吃饭的时候,妈妈忽然发现鲁班大半天没在家,便有点慌神了,连忙出外去找,找了大半天才在一家新房子门前找到了他。鲁班正蹲在一边,两手托着下巴颊,呆呆地瞅着几个木匠做窗子哩。
鲁班六七岁就愿意动斧动锯,把圆木头砍成方条,粗粗的木头锯成薄板子。长到了十岁的时候,所有的“家把什”(工具)他都会使唤了,斧子凿子在手上乱转。鲁班成天不闲手,做了很多的小木柜、小板凳、小车……,房檐子底下,堂屋地上都摆满了,象小家具铺一样。鲁班看见妈妈坐在炕上打线很吃力,便从南山上砍了一棵柳树做了一把椅子,说:“妈,坐在椅子上打线吧,省得腰痛。”鲁班见姐姐的针线箩筐没有地方放,便从北山上砍了一棵榆树,给姐姐做了一个木箱,说:“姐姐,把针线箩筐放到箱子里去吧,省得乱放丢针掉线。”可是当大哥、二哥求他做点木活的时候,他不但不给做,还要申斥说:“有木头有斧子,自己不能去做吗!”爹爹、妈妈和姐姐都喜欢鲁班。
三个儿子一天比一天大了。
一天,老木匠把大儿子唤到跟前说:“孩子,你也不小了,不能总指着爹爹养活你们。‘三岁牤牛(公牛)十八岁汉子’,你应该学点手艺了。还是学个木匠吧,不过爹爹不能教你,我的手也拙,艺也粗,从来连一个徒弟都没有收过。你带上一百两银子,骑上一匹快马,上终南山去找隐居的木匠祖师吧!”老头说完瞅了瞅鲁拴;闲懒成性的鲁拴哭丧着脸,一句话也没有说,接过银子骑上马,扭扭晃晃地走了。
鲁拴走出大门,心想:“终南山离这十万八千里,上哪去找师傅去”于是他骑着马,东溜西逛了三年,银子花光了,马也卖掉了,光杆回来了。老木匠气的没说二话,就把鲁拴赶出了大门。
老木匠又把鲁宾叫来。“孩子啊,你也长到十八岁了,拿上一百两银子,骑上一匹快马,上终南山去寻找师傅去吧!千万别象你哥那样。”老头说完又瞅了瞅鲁宾;鲁宾的嘴都要噘上天,哭哭啼啼地接过银子,懒懒地骑上马走了。
鲁宾走了一天一夜,一打听,终南山离这有一万多里的路程,便泄气了。他信马由缰地混过了三年,花光了银子,卖掉了马,披着麻袋回来了。老木匠气的更厉害,拿起榆木拐棍,一顿棍子又把鲁宾打出去了。
老木匠唤来了鲁班,流着眼泪摸着鲁班的头说:“孩子,你那没有出息的两个哥哥都被我赶出去了,爹爹一生的希望这回都放到你一个人的身上。你不能让爹爹的这颗心一凉到底,千万千万不要象你两个哥哥那样……”没等爹爹把话说完,鲁班就接过话头说:“爹,你放心吧!儿子早就包好银子,备好了马,只等你吩咐了。找不到师傅,学不好手艺,我决不回来见你!”
鲁班拜别了爹妈,骑上马,便向西方奔去。老木匠瞅着儿子的背影,揩着眼泪,嘴里不住地叨咕着:“还是我的鲁班啊……”
鲁班扬鞭打马,人急马也急,一天就跑了三百多里路程。鲁班走了十天,赶过三千里路,光光的大道走到尽头了,前面出现了一座高山。山又高又陡,道又弯又窄,道上长满了刺棘和狼牙石。鲁班勒住马犯愁了。这时忽然从山脚下走过来一个老樵夫。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
“老大爷,终南山离这还有多少里路程?”老樵夫捋了捋胡须,慢吞吞地说:“嗯,直走六千里,弯走一万二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跨过这座大山。”鲁班又问:“大爷,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帮我跨过这座大山?”老樵夫晃了晃头:“这样高的山,一年也爬不到半山腰。”鲁班说:“一年爬不过去爬二年,二年爬不过去爬三年,爬不到山顶我死也不下山!”
老樵夫听他说得这样坚决,也很佩服,笑着说:“你拿我这把镰刀吧,用它砍刺拨石很快就能上去。”鲁班一听可乐坏了,接过镰刀便向山上走去。镰刀轻轻地向地上一拉,刺棘和尖石都拨开了,他很快的就登到山顶。鲁班把镰刀挂在一棵大树上,骑上马又向西方的大路跑去。
鲁班又走了十天,又赶过三千里的路程,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尽头,前面横淌过来一条大河。又黑又绿的河水,扔下一块石头子儿,半天都翻不上水花来。鲁班勒住马又愁住了。这时从河对岸划过一只小船来,船头上坐着一个年轻的渔夫。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大哥,这儿到终南山还有多少里?”渔夫屈指算了算,说:“嗯,直走三千里,弯走六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横跨过这条大河。”鲁班接着问:“大哥,能不能想办法把我渡过河去?”渔夫皱着眉头说:“这不行!河又宽水又深,自古以来这条河淹死过无数过路的人!”鲁班说:“不怕水深探不到底儿,不怕大河宽到天边,不跨过这条河我死也不转回头!”渔夫见鲁班很刚强,笑着说:“兄弟,牵马上船吧,我把你渡过河去。”
鲁班渡过了河,又奔上大道,追风赶日又走了十天,三千里路程甩在脑后头。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尽头,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山。鲁班心想:“这座大山恐怕就是终南山了。”山峰很多,曲曲弯弯一千多条小道。从哪一条道上山呢?鲁班又愁住了。这时他发现山脚下有一处小房,房门口坐着个打线的老大娘。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向:“老奶奶,终南山离这还有多少里?”老奶奶张口就答:“直走一百里,弯走三百里;三百座山头,三百个神仙,你要找哪一个?”鲁班一听乐坏了,连忙回答:“我要投奔木匠祖师,从哪一条小道上去?”老大娘说:“九百九十九条小道,正中间那一条路就是!”鲁班连忙道谢,左数四百九十九条,右数四百九十九条,踏上正中间的小路,打马向山上跑去。
鲁班到了山顶,只见一片树林子里露出几疙瘩(在这里是“块”或“片”的意思)房脊,走近看是一溜三间房子。鲁班轻轻地推开了门,屋子里横竖放了一地破锛子烂凿子,连脚都插不进去。鲁班向床上一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伸着两条腿正在睡大觉,象雷一般地打着呼噜。鲁班心想:“这个老头子一定就是木匠祖师了。”鲁班没有惊动师傅,把破锛子烂锯收拾起来放在木头箱子里,便规规矩矩地在长凳上坐下,等着老师傅醒来。
老师傅的觉可真沉,翻了好几次身都没有醒,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鲁班走上前,跪在地当心,说:“老师傅呀,徒弟今天拜上门,请求师傅能收我学艺。”
老师傅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从哪儿来的?”
鲁班回答:“我叫鲁班,从一万里地外鲁家湾来的。”
老师傅又向:“学艺为什么来找我呀!”
“因为你是木匠的祖师!”鲁班回答得很干脆。
老师傅停了一下,说:“我要考问你一下,答对了我就把你收下;回答不对可别怪师傅不收你,怎样来的还怎样回去。”
鲁班的心跳了一下,说:“如果今天回答不上来,明天来回答;哪天回答上来,哪天让师傅收留!”
老师傅说:“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柁几根二柁?多少根檩(Lǐn)子(屋上托住椽子的横木)多少根椽(Chuan)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鲁班张口就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三根大柁,三根二柁,大小二十根檩子,一百根椽子。五岁的时候我就数过它。”
老师傅把头轻轻地点了一下,接着问:“一件技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去,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去,三个月和三年都扎根在哪里?”
鲁班想了想回答:“三个月学去的手艺,扎根在眼睛里;三年学去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老师傅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
“一个木匠师傅教好了两个徒弟,大徒弟的一把斧子,挣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的一把斧子,在人们的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如果你学好了手艺,跟哪个徒弟学?”
鲁班马上回答:“跟第二个学。”
老师傅不再问了,“好吧,既然你都回答了上来,我就得把你收下。不过可有一件,要向我学艺就得使用我的‘家把什’,我已经有五百年没使唤这些玩艺儿了,你拿过去修理修理吧!”
鲁班站起身来,把盛“家把什”的木箱放到磨刀石旁,一样样地拿了出来。这时候他才仔细地看清:斧子长了牙,长锯连一个齿都没有留下,两把凿子又弯又秃,长满了锈。鲁班连一口气都没有喘,挽起袖子便磨了起来。白天磨,晚上磨,膀子磨酸了,两手磨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弯弯的月牙。鲁班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利了,长锯磨出了尖齿,凿子也磨出刃了,所有的“家把什”都磨得又快又光又亮。鲁班一样样地送给老师傅看了;老师傅看完了只是点了点头,连一句“行”或是“不行”的话都没有说。
“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锯,要你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它已经生长五百年了。”
鲁班扛着锯走到大树下,大树可真粗,两只胳膊没抱住,往上一瞅,呀!树尖都快要顶天了。鲁班坐在大树下锯起大树来,足足地锯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大树锯倒。鲁班扛着大锯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又吩咐说:“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斧子,要你把这棵大树砍成一只大柁。要它光得不留下一根毛刺儿,圆得象十五的月亮。”
鲁班转过身提着斧子就出去了。一斧子砍去大树的枝丫,削去了树疤,足足地砍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一根大柁砍好,他提起斧子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接着又吩咐:“还不行,为了试试你磨的凿子,要你把大柁凿出二千四百个眼子: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楞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提起凿子便凿了起来,只见一阵阵木花乱飞,他越凿越有劲儿。足足地凿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二千四百个眼子凿好了,鲁班提着凿子又去见师傅。
这回老师傅可高兴了。他离开花藤椅子,接下鲁班手里的凿子,揩去了鲁班脸上的汗珠,夸奖说:“好孩子,什么也难不倒你,我一定把我全部的技艺都传授给你:”说完便把鲁班领到西间屋里去。一进屋,鲁班的眼睛就睁大了,眼神也不够用了。原来这间屋子里摆了好多的模型,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楼阁桥塔、椅凳箱柜,制造得都特别的精致。老师傅笑着说:“你就一个个地拆下来再安上,每一件模型都要拆下一遍,安上一遍;拆安好了,你的手艺也就学好了。你自己就专心地学吧,我不在你的身边唠叨了。”老师傅说完就走了出去。
鲁班拿起模型,翻过来看掉过去看,拿在手里不舍得放下。老师傅让拆安一遍,他拆安了三遍。每天只见他进屋不见他出屋。饭放凉了顾不得吃;胳膊腿累乏了,顾不得伸一伸。每天老师傅睡觉前来看看,鲁班在房子里拆安;睡觉醒来看看,鲁班还是在房子里拆安。当老师傅催促他睡觉的时候,他只是“嗯嗯”地信口回答,可是拿在手里的模型却不放下。
就这样,鲁班苦学了三年,手艺学成了。老师傅为了试试他学的如何,便把全部的模型都毁掉,鲁班凭着牢固的记忆,一样样地又重新给做了出来。老师傅又提出好多新的样式让他制做,鲁班细心地一琢磨,也能很快地按着老师傅的要求做出来。老师傅很满意。
一天,老师傅把鲁班叫来,难分难舍地说:“徒儿,三年过去了,你的手艺也学好了,今天该下山了!”
鲁班一听,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说:“那不行,我的手艺还没有学成,我还要再学三年呢!”
老师傅笑了。“以后你自己学吧,今天说什么你也得下山!”徒弟要走了,师傅送给徒弟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傅想了想说:“你磨的斧子、长锯、凿子就送给你用吧!”
鲁班呆呆地瞅着师傅,哭了:“穷徒弟留给师傅点什么东西呢!”
老师一听又噗哧地笑了:“师傅什么也不要你的,只要你不丢了师傅的名声就够了。”
鲁班含着眼泪拜别了师傅,下山了。
鲁班回来的路上,没有找到指路的老奶奶、渡河的渔家大哥和赐刀跨山的老樵夫。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鲁班在终南山下盖了一座大庙,在大河上修了一座大桥,在第一次跨过的高山上造字一座大塔。据说这些东西直到今天还有哪。
鲁班回到家,拜见了爹妈,拿着师傅赐给的斧子,记着师傅的嘱咐,给人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后世人尊称他为木匠的祖师。(琐辰 搜集)
-----------------------------------------------------------------
〖鲁班造伞〗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才好呢。
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还得再想办法!鲁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以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
〖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鲁韧〗
鲁韧(1912-2002.11.23)男,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天津市人。鲁韧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11月23日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20世纪30-40年代鲁韧参加《埋头苦干》、《清宫外史》、《天国春秋》、《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等影片的拍摄,并开始在昆仑、中电、文华等影片公司任副导演。
1951年他编导了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太阳照亮了红石沟》,影片拍完后受到好评。
1957年后鲁韧相继导演了《洞箫横吹》、《钢人铁马》、《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富有时代生活气息和轻喜剧样式的影片,显示出他寓教于乐,幽默风趣,质朴昂扬的导演风格。其中《李双双》最为成功,并于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李双双》也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由于鲁韧善于导演轻喜剧,这些影片为演员仲星火喜剧表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进行了前后长达九年的艺术合作已成为影坛佳话。
70-80年代,鲁韧又编导了《于无声处》、《飞吧,足球!》、《车水马龙》等片。由于鲁韧坚持现实题材及喜剧样式,因此他导演的影片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烈的喜剧性。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思想问题》(与黄佐临合作)、《洞箫横吹》、《新风歌》、《太阳照亮了红石沟》(兼编剧)、《钢人铁马》、《于无声处》、《猛河的黎明》(与朱丹西合作)、《今天我休息》、《车水马龙》、《飞吧,足球!》(兼编剧)、《李双双》等。
--------------------------------------------------------------------------------
【中国人民解放军鲁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鲁加汉少将
鲁加汉(1916-1991),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18团通信员,红31军政治部敌工部干事、科长、部长,军供给部政治委员,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政治委员,第386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师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太岳军区供给部政治协理员,军区后勤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18兵团办事处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茂县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干部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1981年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12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鲁瑞林少将
鲁瑞林(1912-1999),甘肃省临夏市人。1931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师1团班长、连政治指导员,第38团营长,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民干事、股长、民运科科长,第31军供给部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分区政治委员,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旧关、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安阳、白晋、磁县、武安、涉县、林县、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18兵团第61军副军长,第61军政治委员,甘肃临夏专员等职。先后参加了上党、临汾、晋中、太原、咸阳、扶眉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政治委员,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兼凉山工作委员会指挥部党委书记,西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加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强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7月14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7岁。
--------------------------------------------------------------------------------
【中国人民解放军鲁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鲁玉昆中将
鲁玉昆(1929-——),湖南省岳阳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连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宜川、扶眉、兰州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毕业空军航空学校。后任空军飞行员、飞行大队大队长、师技术检查主任、团长、副师长。1963年入空军学院指挥系学习。后任空军师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做事情鲁莽不计后果的生肖 这几个生肖的人很冲动
☑ 最鲁莽的生肖女 这些生肖女做事不考虑后果
☑ 戊寅年太岁鲁先大将军
☑ 什么面相的男生有暴力倾向粗鲁
☑ 形容做事鲁莽祸多的生肖 做事冲动的生肖
☑ 什么生肖粗鲁莽撞 比较鲁莽冲动的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