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姓
时间:2009-07-28 15:37:44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一、姓氏源流
俞(Yu)姓源出有三:
1、出自黄帝臣跗之后,以物事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所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脉经,古“俞”字与“腧”字相通,又腧为“脉之所注”,俞又同痊愈之愈同音,故称俞跗,其后人为光大先人医术,即以物事为姓,称为俞氏。
2、出自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有俞氏。据《路史》所,春秋时郑国公族、楚国公族有此姓。
3、出自他族改姓:
① 清满洲人姓,出沈阳、辽阳、章罗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尼玛哈后有改俞姓者。
② 今彝、土家、回、朝鲜等民族均有俞姓。
得姓始祖:俞跗。传说中中国的杏林之祖。他曾跟神农尝百草,熟知各种药草性能,他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被视为神医。一次黄帝少子禺阳病入膏肓,黄帝请他去治疗,但等他赶去时,禺阳已气若游丝。黄帝十分疼爱此子,禁不住悲从中来,跗即剖开禺阳之腹,将其内脏清洗干净,使禺阳起死回生。事后有人问他:“快死的人了,你剖开他肚子,万一救不活岂不是要承担罪责?”他说:“当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把心放在患者身上。”由于他医术高超,不管多么严重的病,他都能使其痊愈,所以人们都叫他愈跗,俞愈同音,后来又称俞跗,其后遵从民意,即以俞为姓,奉俞跗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俞姓得姓很早,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黄帝时代,后又有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加入俞姓。即便如此,隋唐以前见诸史册之俞姓人仍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俞伯牙、东汉时期原为于阗(今属新疆自治区)王,后为骊归王的俞林、东晋成帝时宣城(今属安徽省)人俞纵以及南朝宋(建都今南京)人俞佥。虽无几人,却足以表明,隋唐以前,已有俞姓人在湖北繁衍,并有俞姓人越过长江,进入江东(至于俞林,可能其为古代少数民族人。今存,以备参考)。唐代武则天时,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一带)人俞文俊斗胆进言,称新丰之地无端冒出一座山来,是因武则天“女主居阳位”之故。此言激怒了武则天,于是就把他流放到当时尚属荒僻之地的岭南。俞姓的后裔也就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因此,我国南方的俞姓人氏,应该有很多都是这位俞文俊的后裔。根据《郡望百家姓》及《姓氏考略》等所载,俞姓地望分布有四,即河东郡、河内郡、河间郡、江陵郡,这些资料表明,在隋唐之际或隋唐以前,俞姓曾长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并人丁兴旺,族大人众。进入宋代以后,俞姓突然光芒四射,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仅宋代就有四十四人,除三位查无籍贯外,其余均为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人,其后之俞姓名人也以上述之地分布为众。明初,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天津等地。明清之际,俞姓仍以华东之地为众,但散居之地渐多。如今,俞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俞姓约占全国汉族俞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三、历史名人
俞 跗:据《史记》的“扁鹊传”中,曾经提到黄帝之时有一位良医俞跗,相传,这位以济世活人之术而名传知古的俞跗,就是数千年来中国姓俞的始祖。这位上古良医的医术之高超,几乎已到达现代医学的水准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医疗疾病时就不仅仅限于“对症 下药”,而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这种表现,可以说为中国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俞 桂: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进士及第,曾守海滨,政事之余,不废吟咏。有《渔溪诗稿》。
俞 琰: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俞 纲:浙江嘉善人,明代大臣。景帝时以兵部右侍郎入阁参予机务,后加太子太保。英宗复辟,调南京礼部侍郎。
俞 山:浙江省秀水人,字积之,号梅庄,明代大臣。土木之变后,擢山鸿胪寺丞,旋升吏部左侍郎。工诗,善大篆,亦精墨梅。有《梅庄集》。
俞 樾:浙江省德清人,明代著名学者。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罢职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精经舍三十一年。著述甚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春在堂随笔》、《茶香室丛钞》、《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为一代宗师,声名远极日本。
俞文俊:唐代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西)人,因为反对武则天称帝,就挺身而出上书则天皇帝说:“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庆也……”这番大胆的奏言,当然激怒了当时目空一切的女皇帝,因此被流放到岭南,俞氏的后裔也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故今天在两广生活的俞姓大部分是俞文俊的后代。
俞献可:歙(今安徽省歙县)人,宋代官吏。太宗端拱初进士,官吏部郎中。真宗时为广西转运使,平定抚水蛮乱。官终龙图阁待制。
俞庭椿: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宋代官吏、学者。孝宗年间进士,仕至新淦令。师事陆九渊,博通经术。有《周礼复古篇》、《北辕录》。
俞德邻: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省)人,宋代学者。度宗年间进士。宋亡不仕,遁迹以终。其诗自然深远,在宋末诸人中,特为高雅,文亦简洁有清气。有《佩韦斋辑闻》、《佩韦斋文集》。
俞通海、俞通源:庐州府巢县(今属安徽省)人,明初将领。兄俞通海长于水战,从朱元璋东挡西杀,屡立战功,累升至中书省平章政事。后战死平江。通源嗣兄官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转战南北二十二年,卒于任上。
俞寓程:南楚俞氏、东粤俞氏的始祖(第一派),前明时期(约六百五十年前)自福建的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至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此为东粤俞氏。传至五代三兄弟分房。长房《黄洞房》和次房《小密房》十三代后人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约三百年前)来湘、鄂,是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后人一部分又分散到了江西、安徽一带。黄洞房、小密房其余后人及三房《扶贵房》后人留东粤。
俞安期: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诗人,字公临,后改字慕长。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唐类函》、《类苑琼英》、《诗隽类函》等。
俞大猷: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明代抗倭名将,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攻,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俞家军”所至之处,蛮番望风披靡,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就跑到中国来骚扰。
俞宗礼:清代画家。字人仪,号凡在,上海人,侨居吴郡。十二岁上便得了个颍州秀才第一的名份。工山水及写真,尤善白描道释人物,笔墨精细,有“龙眼复生”之誉。
俞作豫:广西省北流人,中共早期高级将领。曾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加入**党。1930年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在左江地区的龙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任军长。后遭敌围攻而失败,同年9月在广州牺牲,年仅30岁。
俞大纲:190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生在大学和研究所教授中国传统戏曲和诗词等古典艺术课程,并且透过研究出版,为台湾在相关学术领域提出贡献。而他在人生最后十余年的时光当中,更影响并提携了台北艺文圈的一群年轻人,包括“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雅音小集”创办人郭小庄、一起创办《汉声杂志》的吴美云和姚孟嘉、艺术学院校长邱坤良、学者王秋桂、作家施叔青等人,都曾因为受到他的“身教”与“言教”而得到启发。1978年过世,享年71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间郡: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北魏时置郡,移治今河北省河间,现在献县。隋唐时为瀛州河间郡。北宋后期升河间府,治河间(今河间)。元为河间路。明清为河间府。据《周礼疏》记载:黄帝臣有俞柑,当为俞姓之始。望出河间。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辖境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937年,南唐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与清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废府及上元,以江宁县为省会。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又移江宁于市郊。
2、堂号
俞姓主要堂号有:“流水堂”、“江陵堂”、“高山堂”、“春在堂”、“正气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俞姓在宋代以前鲜见于史。
2、俞姓为典型的南方姓氏。
3、俞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俞姓入两广之早,更为他姓所不能比。
4、俞姓多才华横溢之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颇有贡献,就连大将俞大猷也有著述《正气堂集》、《剑经》两书传世。
============================================================
【俞姓宗祠通用对联】
〖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系天俞跗;
源起江陵。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俞跗,黄帝时的良医。
跗医传世;
龙眠复生。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黄帝时名医俞跗,其事迹在《说苑》、《史记》中均有记载。他的医术高明,曾注《素问》。下联典指清代画家俞宗礼,字人仪,号凡在,上海人,侨居吴郡。工山水及写真,尤善白描道释人物。有“龙眠复生”之誉。
东南御寇;
精舍讲经。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字志辅,福建省晋江人,世袭晋军中百户,历任参将、总兵,因功进右都督。嘉靖年间,曾镇压琼州那燕黎族人民起义。倭寇侵扰东南时,他转战江浙闽粤,多立战功,与戚继光齐名。特别是在浙江王江泾、福建兴化、广东梅丰等战役,尤其著名。着有《正气堂集》、《剑经》。下联典指清代学者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省德清人,道光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研究经、子、小学,着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能诗词,善对联;所作笔记,搜罗丰富,包含有学术史、文学史资料。所著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朴学泰斗;
林屋山人。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末学者愈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辞官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一年,为当时朴学泰斗。所著《春在堂全集》,凡五百余卷。下联典指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俞琰,字玉吾,自号林屋山人,吴郡人。宋末即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志在山水;
意放林泉。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能从琴声中听出他所表达的起向。钟子期死后,他终生不再鼓琴。下联典说南宋吴兴人俞澄,字子清,光宗时官大理少卿。后放意于山水林泉,在浙江临安的浮玉山对面筑室,号为“无尘”,善画竹、石。
星溪十友;
河间四公。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婺源人俞靖,字宋佑,学以砺行,晚年号“西郊老人”,与朱松(朱熹的父亲,进士出身,官秘书省正字、司勋吏部郎,学者称“韦斋先生”,着有《韦斋集》)等人为“星溪十友”。下联典指明代濠人俞廷玉,元末与赵普胜在巢湖结寨,拥有一支水军。后归附太祖,因功官至佥枢密院事,攻安庆时战死,追封河间郡公。他三个儿子通海、通源、通渊都被封为公、侯。
一等家数;
百韵羡长;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俞微,字子清,号且轩,吴兴人。作竹石得文苏二公遗意,清润可爱;山水有“自是一等家数”的评价。下联典指明代诗人俞安期,字公临,后改字羡长,吴江人。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诗隽类函》等。
渔家寄傲;
云谷藏书。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俞澹,与兄皆不娶,晚年作《渔家傲》等词。下联典指宋·俞丰,筑云谷书院以自娱,号“云谷老人”。
----------------------------------------------------------------
〖俞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捷径虽云易;
长衢岂不平。
——俞简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贞元进士俞简《行不由径》诗句联。
-----------------------------------------------------------------
〖俞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高山流水家声远;
云谷星溪世泽长。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石硊街俞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俞伯牙。下联典指“云谷”,典说南宋建宁人俞丰,字应南,干道年间进士,历官秀州知州、金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文华阁待制。筑云谷书院自娱,号“云谷老人”。“星溪”,谓南宋人俞靖。
慷慨直谏惟文俊;
忠诚许国有大猷。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江陵人俞文俊,武后时有山出于新丰,自为庆山。文俊上书,言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关也。武后大怒,流之岭南。下联典指明代总兵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升江人。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
-----------------------------------------------------------------
〖俞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负士葬姑,俞妻尽孝;
旌门贷粟,俞族同居。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俞新妻闻氏,夫死誓不改嫁,养姑抚子,姑卒,家贫,与子负土葬之。下联典指宋俞隽一门聚族,八世同居,诏以所在贷粟,旌表其门。
医长割解良方,学注素问;
身登台阁大位,绩在先朝。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黄帝时名医俞跗,其事迹在《说苑》、《史记》中均有记载。他的医术高明,曾注《素问》。下联典指明代太子少保俞纲,字宗立,嘉善人。景帝时以兵总右侍郎入阁参预机务。后加太子少保。面化初致仕卒。
励俗育婴,征连理嘉禾之异;
工诗晓律,得高山流水之音。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俞伟。下联前句典指宋·俞紫芝;后句典旨春秋·俞伯牙。
============================================================
附录:【俞姓典故、趣事】
〖绝弦〗
“绝弦”这个典故出自于《吕氏春秋.本味》。
相传春秋时,楚国有位技艺精良的乐师名叫俞伯牙,他弹奏的琴声非常悦耳动听。
有一次俞伯牙手抚琴弦,用歌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听后,高兴地大声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意思是说,好啊!你弹的琴音嘹亮激越,又高又大,仿佛像攀登巍峨的高山。俞伯牙又变化了琴声,用琴声表达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说,好啊!你弹的琴声回旋跌宕,仿佛面临着滔滔江水。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引为知己。
一天,俞伯牙和钟子期来到泰山脚下游玩,突然天公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两人只好到岩石下避雨。面对着灰暗的天空,俞伯牙心情非常压抑,联想到自己的功名未就,便拿起琴弹奏起来。先弹霖雨之曲,后来又奏山崩之音,曲子弹完后,钟子期就说他所弹琴之意。俞伯牙叹息地对钟子期说:“你完全能听出我的心意,想像出我心中所思之物,真不愧是我的知音呀!”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俞伯牙悲痛万分,他认为今生今世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弹琴了,于是他扯断琴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后来,人们用“绝弦”表示失去知音的意思。唐代崔珏的《哭李商隐》里就有这个典故:“良马因足无主婉,旧交心为绝弦哀。”
-----------------------------------------------------------------
〖俞安性与约法五章〗
161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两广总督张鸣岗檄令澳门葡萄牙人驱逐日本滞澳居民出海,并上疏明廷加强对澳门的管制,获得批准。于是明廷设参将于中路雍陌营,调千人戍守。当时执行驱逐居澳日人出海命令的是海道副使俞安性。俞安性在驱逐居澳日人之后,又对澳门葡萄牙人约法五章,而且勒石永禁。
第一、禁畜养倭奴。凡新旧澳商,敢有仍前畜养倭奴,顺搭洋船贸易者,许当年历事之人前报严拿,处以军法;若不举,一并重治。
第二、禁买人口。凡新旧夷商,不许收买唐人子女,倘有故违,举觉而占吝不法者,按名究追,仍治以罪。
第三、禁兵船编饷。凡番船至澳,许即进港,听候丈抽。如有漂泊大调环、马骝洲等处外洋,即系奸刁,定将本船人货焚戮。
第四、禁接买私货。凡夷趁买货物,俱赴省城,公卖输饷。如有奸徒,潜运到澳与夷,执送提调司报道;将所获之货,尽行给赏首报者,船器没官。敢有违禁接买,一并究治。
第五、禁擅自兴作。凡澳中夷寮,除前已落成,遇有坏烂,准照旧式修葺。此后敢有新建房屋,添造亭舍,擅兴一土一木,定行拆毁焚烧,仍加重罪。
俞(Yu)姓源出有三:
1、出自黄帝臣跗之后,以物事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所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脉经,古“俞”字与“腧”字相通,又腧为“脉之所注”,俞又同痊愈之愈同音,故称俞跗,其后人为光大先人医术,即以物事为姓,称为俞氏。
2、出自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有俞氏。据《路史》所,春秋时郑国公族、楚国公族有此姓。
3、出自他族改姓:
① 清满洲人姓,出沈阳、辽阳、章罗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尼玛哈后有改俞姓者。
② 今彝、土家、回、朝鲜等民族均有俞姓。
得姓始祖:俞跗。传说中中国的杏林之祖。他曾跟神农尝百草,熟知各种药草性能,他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被视为神医。一次黄帝少子禺阳病入膏肓,黄帝请他去治疗,但等他赶去时,禺阳已气若游丝。黄帝十分疼爱此子,禁不住悲从中来,跗即剖开禺阳之腹,将其内脏清洗干净,使禺阳起死回生。事后有人问他:“快死的人了,你剖开他肚子,万一救不活岂不是要承担罪责?”他说:“当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把心放在患者身上。”由于他医术高超,不管多么严重的病,他都能使其痊愈,所以人们都叫他愈跗,俞愈同音,后来又称俞跗,其后遵从民意,即以俞为姓,奉俞跗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俞姓得姓很早,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黄帝时代,后又有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加入俞姓。即便如此,隋唐以前见诸史册之俞姓人仍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俞伯牙、东汉时期原为于阗(今属新疆自治区)王,后为骊归王的俞林、东晋成帝时宣城(今属安徽省)人俞纵以及南朝宋(建都今南京)人俞佥。虽无几人,却足以表明,隋唐以前,已有俞姓人在湖北繁衍,并有俞姓人越过长江,进入江东(至于俞林,可能其为古代少数民族人。今存,以备参考)。唐代武则天时,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一带)人俞文俊斗胆进言,称新丰之地无端冒出一座山来,是因武则天“女主居阳位”之故。此言激怒了武则天,于是就把他流放到当时尚属荒僻之地的岭南。俞姓的后裔也就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因此,我国南方的俞姓人氏,应该有很多都是这位俞文俊的后裔。根据《郡望百家姓》及《姓氏考略》等所载,俞姓地望分布有四,即河东郡、河内郡、河间郡、江陵郡,这些资料表明,在隋唐之际或隋唐以前,俞姓曾长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并人丁兴旺,族大人众。进入宋代以后,俞姓突然光芒四射,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仅宋代就有四十四人,除三位查无籍贯外,其余均为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人,其后之俞姓名人也以上述之地分布为众。明初,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天津等地。明清之际,俞姓仍以华东之地为众,但散居之地渐多。如今,俞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俞姓约占全国汉族俞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三、历史名人
俞 跗:据《史记》的“扁鹊传”中,曾经提到黄帝之时有一位良医俞跗,相传,这位以济世活人之术而名传知古的俞跗,就是数千年来中国姓俞的始祖。这位上古良医的医术之高超,几乎已到达现代医学的水准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医疗疾病时就不仅仅限于“对症 下药”,而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这种表现,可以说为中国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俞 桂: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进士及第,曾守海滨,政事之余,不废吟咏。有《渔溪诗稿》。
俞 琰: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俞 纲:浙江嘉善人,明代大臣。景帝时以兵部右侍郎入阁参予机务,后加太子太保。英宗复辟,调南京礼部侍郎。
俞 山:浙江省秀水人,字积之,号梅庄,明代大臣。土木之变后,擢山鸿胪寺丞,旋升吏部左侍郎。工诗,善大篆,亦精墨梅。有《梅庄集》。
俞 樾:浙江省德清人,明代著名学者。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罢职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精经舍三十一年。著述甚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春在堂随笔》、《茶香室丛钞》、《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为一代宗师,声名远极日本。
俞文俊:唐代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西)人,因为反对武则天称帝,就挺身而出上书则天皇帝说:“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庆也……”这番大胆的奏言,当然激怒了当时目空一切的女皇帝,因此被流放到岭南,俞氏的后裔也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故今天在两广生活的俞姓大部分是俞文俊的后代。
俞献可:歙(今安徽省歙县)人,宋代官吏。太宗端拱初进士,官吏部郎中。真宗时为广西转运使,平定抚水蛮乱。官终龙图阁待制。
俞庭椿: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宋代官吏、学者。孝宗年间进士,仕至新淦令。师事陆九渊,博通经术。有《周礼复古篇》、《北辕录》。
俞德邻: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省)人,宋代学者。度宗年间进士。宋亡不仕,遁迹以终。其诗自然深远,在宋末诸人中,特为高雅,文亦简洁有清气。有《佩韦斋辑闻》、《佩韦斋文集》。
俞通海、俞通源:庐州府巢县(今属安徽省)人,明初将领。兄俞通海长于水战,从朱元璋东挡西杀,屡立战功,累升至中书省平章政事。后战死平江。通源嗣兄官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转战南北二十二年,卒于任上。
俞寓程:南楚俞氏、东粤俞氏的始祖(第一派),前明时期(约六百五十年前)自福建的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至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此为东粤俞氏。传至五代三兄弟分房。长房《黄洞房》和次房《小密房》十三代后人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约三百年前)来湘、鄂,是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后人一部分又分散到了江西、安徽一带。黄洞房、小密房其余后人及三房《扶贵房》后人留东粤。
俞安期: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诗人,字公临,后改字慕长。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唐类函》、《类苑琼英》、《诗隽类函》等。
俞大猷: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明代抗倭名将,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攻,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俞家军”所至之处,蛮番望风披靡,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就跑到中国来骚扰。
俞宗礼:清代画家。字人仪,号凡在,上海人,侨居吴郡。十二岁上便得了个颍州秀才第一的名份。工山水及写真,尤善白描道释人物,笔墨精细,有“龙眼复生”之誉。
俞作豫:广西省北流人,中共早期高级将领。曾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加入**党。1930年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在左江地区的龙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任军长。后遭敌围攻而失败,同年9月在广州牺牲,年仅30岁。
俞大纲:190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生在大学和研究所教授中国传统戏曲和诗词等古典艺术课程,并且透过研究出版,为台湾在相关学术领域提出贡献。而他在人生最后十余年的时光当中,更影响并提携了台北艺文圈的一群年轻人,包括“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雅音小集”创办人郭小庄、一起创办《汉声杂志》的吴美云和姚孟嘉、艺术学院校长邱坤良、学者王秋桂、作家施叔青等人,都曾因为受到他的“身教”与“言教”而得到启发。1978年过世,享年71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间郡: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北魏时置郡,移治今河北省河间,现在献县。隋唐时为瀛州河间郡。北宋后期升河间府,治河间(今河间)。元为河间路。明清为河间府。据《周礼疏》记载:黄帝臣有俞柑,当为俞姓之始。望出河间。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辖境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937年,南唐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与清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废府及上元,以江宁县为省会。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又移江宁于市郊。
2、堂号
俞姓主要堂号有:“流水堂”、“江陵堂”、“高山堂”、“春在堂”、“正气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俞姓在宋代以前鲜见于史。
2、俞姓为典型的南方姓氏。
3、俞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俞姓入两广之早,更为他姓所不能比。
4、俞姓多才华横溢之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颇有贡献,就连大将俞大猷也有著述《正气堂集》、《剑经》两书传世。
============================================================
【俞姓宗祠通用对联】
〖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系天俞跗;
源起江陵。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俞跗,黄帝时的良医。
跗医传世;
龙眠复生。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黄帝时名医俞跗,其事迹在《说苑》、《史记》中均有记载。他的医术高明,曾注《素问》。下联典指清代画家俞宗礼,字人仪,号凡在,上海人,侨居吴郡。工山水及写真,尤善白描道释人物。有“龙眠复生”之誉。
东南御寇;
精舍讲经。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字志辅,福建省晋江人,世袭晋军中百户,历任参将、总兵,因功进右都督。嘉靖年间,曾镇压琼州那燕黎族人民起义。倭寇侵扰东南时,他转战江浙闽粤,多立战功,与戚继光齐名。特别是在浙江王江泾、福建兴化、广东梅丰等战役,尤其著名。着有《正气堂集》、《剑经》。下联典指清代学者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省德清人,道光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研究经、子、小学,着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能诗词,善对联;所作笔记,搜罗丰富,包含有学术史、文学史资料。所著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朴学泰斗;
林屋山人。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末学者愈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辞官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一年,为当时朴学泰斗。所著《春在堂全集》,凡五百余卷。下联典指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俞琰,字玉吾,自号林屋山人,吴郡人。宋末即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志在山水;
意放林泉。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能从琴声中听出他所表达的起向。钟子期死后,他终生不再鼓琴。下联典说南宋吴兴人俞澄,字子清,光宗时官大理少卿。后放意于山水林泉,在浙江临安的浮玉山对面筑室,号为“无尘”,善画竹、石。
星溪十友;
河间四公。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婺源人俞靖,字宋佑,学以砺行,晚年号“西郊老人”,与朱松(朱熹的父亲,进士出身,官秘书省正字、司勋吏部郎,学者称“韦斋先生”,着有《韦斋集》)等人为“星溪十友”。下联典指明代濠人俞廷玉,元末与赵普胜在巢湖结寨,拥有一支水军。后归附太祖,因功官至佥枢密院事,攻安庆时战死,追封河间郡公。他三个儿子通海、通源、通渊都被封为公、侯。
一等家数;
百韵羡长;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俞微,字子清,号且轩,吴兴人。作竹石得文苏二公遗意,清润可爱;山水有“自是一等家数”的评价。下联典指明代诗人俞安期,字公临,后改字羡长,吴江人。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诗隽类函》等。
渔家寄傲;
云谷藏书。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俞澹,与兄皆不娶,晚年作《渔家傲》等词。下联典指宋·俞丰,筑云谷书院以自娱,号“云谷老人”。
----------------------------------------------------------------
〖俞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捷径虽云易;
长衢岂不平。
——俞简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贞元进士俞简《行不由径》诗句联。
-----------------------------------------------------------------
〖俞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高山流水家声远;
云谷星溪世泽长。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石硊街俞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俞伯牙。下联典指“云谷”,典说南宋建宁人俞丰,字应南,干道年间进士,历官秀州知州、金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文华阁待制。筑云谷书院自娱,号“云谷老人”。“星溪”,谓南宋人俞靖。
慷慨直谏惟文俊;
忠诚许国有大猷。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江陵人俞文俊,武后时有山出于新丰,自为庆山。文俊上书,言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关也。武后大怒,流之岭南。下联典指明代总兵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升江人。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
-----------------------------------------------------------------
〖俞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负士葬姑,俞妻尽孝;
旌门贷粟,俞族同居。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俞新妻闻氏,夫死誓不改嫁,养姑抚子,姑卒,家贫,与子负土葬之。下联典指宋俞隽一门聚族,八世同居,诏以所在贷粟,旌表其门。
医长割解良方,学注素问;
身登台阁大位,绩在先朝。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黄帝时名医俞跗,其事迹在《说苑》、《史记》中均有记载。他的医术高明,曾注《素问》。下联典指明代太子少保俞纲,字宗立,嘉善人。景帝时以兵总右侍郎入阁参预机务。后加太子少保。面化初致仕卒。
励俗育婴,征连理嘉禾之异;
工诗晓律,得高山流水之音。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俞伟。下联前句典指宋·俞紫芝;后句典旨春秋·俞伯牙。
============================================================
附录:【俞姓典故、趣事】
〖绝弦〗
“绝弦”这个典故出自于《吕氏春秋.本味》。
相传春秋时,楚国有位技艺精良的乐师名叫俞伯牙,他弹奏的琴声非常悦耳动听。
有一次俞伯牙手抚琴弦,用歌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听后,高兴地大声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意思是说,好啊!你弹的琴音嘹亮激越,又高又大,仿佛像攀登巍峨的高山。俞伯牙又变化了琴声,用琴声表达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说,好啊!你弹的琴声回旋跌宕,仿佛面临着滔滔江水。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引为知己。
一天,俞伯牙和钟子期来到泰山脚下游玩,突然天公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两人只好到岩石下避雨。面对着灰暗的天空,俞伯牙心情非常压抑,联想到自己的功名未就,便拿起琴弹奏起来。先弹霖雨之曲,后来又奏山崩之音,曲子弹完后,钟子期就说他所弹琴之意。俞伯牙叹息地对钟子期说:“你完全能听出我的心意,想像出我心中所思之物,真不愧是我的知音呀!”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俞伯牙悲痛万分,他认为今生今世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弹琴了,于是他扯断琴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后来,人们用“绝弦”表示失去知音的意思。唐代崔珏的《哭李商隐》里就有这个典故:“良马因足无主婉,旧交心为绝弦哀。”
-----------------------------------------------------------------
〖俞安性与约法五章〗
161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两广总督张鸣岗檄令澳门葡萄牙人驱逐日本滞澳居民出海,并上疏明廷加强对澳门的管制,获得批准。于是明廷设参将于中路雍陌营,调千人戍守。当时执行驱逐居澳日人出海命令的是海道副使俞安性。俞安性在驱逐居澳日人之后,又对澳门葡萄牙人约法五章,而且勒石永禁。
第一、禁畜养倭奴。凡新旧澳商,敢有仍前畜养倭奴,顺搭洋船贸易者,许当年历事之人前报严拿,处以军法;若不举,一并重治。
第二、禁买人口。凡新旧夷商,不许收买唐人子女,倘有故违,举觉而占吝不法者,按名究追,仍治以罪。
第三、禁兵船编饷。凡番船至澳,许即进港,听候丈抽。如有漂泊大调环、马骝洲等处外洋,即系奸刁,定将本船人货焚戮。
第四、禁接买私货。凡夷趁买货物,俱赴省城,公卖输饷。如有奸徒,潜运到澳与夷,执送提调司报道;将所获之货,尽行给赏首报者,船器没官。敢有违禁接买,一并究治。
第五、禁擅自兴作。凡澳中夷寮,除前已落成,遇有坏烂,准照旧式修葺。此后敢有新建房屋,添造亭舍,擅兴一土一木,定行拆毁焚烧,仍加重罪。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俞姓男孩比较有内涵的名字如何起
☑ 俞姓男孩起高端大气名字使用的方法
☑ 俞姓男孩起名字应该霸气点
☑ 俞姓男孩有气质的名字是有哪些
☑ 俞姓男孩有寓意的名字为你介绍
☑ 帅气的俞姓男孩起什么名字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