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姓
时间:2009-07-25 00:10:48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孟氏起源】
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开,就是缗公。后来,庆父又派人杀死缗公,欲自立。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国。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孟姓分布】
孟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源地山东、河南及其近邻的河北发展和繁衍。从东汉开始,孟氏出现于其他地区,如东汉孟光为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孟他为扶风人,孟尝为上虞(今属浙江)人;三国时的孟宗为江夏(治今湖北鄂城)人,孟获为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北凉有孟氏,为武威(今属甘肃)人;唐代孟浩然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孟郊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利贞为华阴(今属陕西)人,孟涫为郴州(今湖南郴县)人;五代后晋孟宾于为连州(今四川筠连县)人,后周孟贯为建安(今属福建)人。从以上可见,隋唐以前孟氏在中国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了。
五代以后,由于官职调迁等原因,孟氏的居处又新增了许多地方。例如,宋朝的孟宗政为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孟浩为宜春(今属江西)人,孟程为丰城(今属江西)人,孟元、孟彦卿均为洛州(今河北永平)人,孟显为安华北池(今属甘肃)人,孟攀鳞为云内(今山西怀仁)人;明朝的孟充为高安(今属江西)人,孟兆祥为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孟忠为江苏昆山人,孟淑卿为江苏吴县人,孟善为广东海丰人,孟俊为陕西咸宁人,孟羊浩为湖广咸宁人;清朝的孟永光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孟超然为福建闽县人。
【郡望堂号】
堂号:最著名的有三迁堂。相传孟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哭丧的事。孟母为了教育好儿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孟子又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迁。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学习礼让进退,孟母高兴地说:这里可以使我的儿子成为好人了。由于孟母三迁,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
孟姓又以平陆等为其堂号。
郡望:根据《姓源韵谱》所载,孟姓郡望主要有洛阳、平陆县、东海郡、巨鹿郡、武康县、安平县、江夏郡等。洛阳,东汉、三国魏、西晋、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新莽、唐、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都以此为陪都。
江夏郡是西汉高祖时设置的,相当于今天的湖北安陆、钟祥、潜江、钙阳等以东,以及河南光山、新县以西、信阳以东、淮河以南。这支蒙氏,是三国时孟宗之族的所在地。
【历史名人】
孟 轲(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孟子)
孟姓最著名的人物是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幼年丧父,家境清贫,母亲知书达礼,聪明贤惠,“孟毋三迁”,“断机教子”说的都是她教育孟子的故事。孟子长大后,十分仰慕孔子,他赴鲁游学,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日夜勤奋,深研儒学之道。中年学成后,周游列国,讲道德、说仁义,传布儒学以拯救时弊,一度担任过齐国卿相。但当时列国争雄,各国皆尚功利,纷纷以强凌弱,以大吞小,孟子的那一套“仁者无敌”的主张,显得十分迂阔而不合时宜,因此不被采用。晚年,孟子离开齐国,辞官回乡,效法孔子,专致教育,同他的徒弟万章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而作《孟子》七篇。
孟子整个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孟子生活的时代,秦国任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任用吴起,接连打胜仗削弱了敌人;齐威王、宣王用孙膑、田忌这些人,致使其他诸侯国入朝纳贡。可见,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军事改革,崇尚武力,发动兼并战争,这使百姓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尖锐。孟子面对这样的现实,忧心忡忡,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衰的历史考察,他认为对百姓的“仁”和“不仁”是统治者能否取得天下的关键,得天下者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就需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使百姓心悦诚服,以达到“王天下”的政治目的。
孟子“仁政”主张的基础,是他基于“民为贵”的民本主义思想。孟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也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并告诫统治者,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否则,失去了民心就会自取灭亡。孟子的这种仁政爱民的思想,可谓远见卓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
“性善论”是孟子整个思想学说的理论基石和出发点。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孩提之童,知爱其亲”。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犹如人的四肢一样,在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这并不是外界强加给人的,而是人性所固有的。由于人性向善,人们通过修身、养性,均“可以为尧舜”。同时,孟子还认为,由于后天的教育不同,人们就有了善、恶的不同表现。这如同同样的麦种,条件不同,收获就有差别。因此,孟子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孟子的性善论虽然带有较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其合理内核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有其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然而积极方面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就成为后来的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人格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正义而斗争。他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客观地研究孟子及其思想,对于我们新文化的建设者是有积极意义的。
战国时还有墨家巨子孟胜,以及传说能够生拔牛角的勇士孟赍。西汉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孟喜。东汉是有对丈夫举案齐眉的孟光。
三国时,吴国有事母至孝、哭竹生笋的孟宗,蜀汉有彝族首领孟获。
隋唐时期,孟姓涌现出几位勇于反抗封建统治之士,如隋末有农民起义首领孟让、孟海公,唐末有英勇善战的黄巢起义军将领孟楷。
唐代有著名诗人孟浩然、孟云卿、孟郊,其诗歌脍炙人口。还有水利学家孟简。
南宋有名将孟珙。
元末有襄阳红巾军将领孟海马。
明末清初有戏曲作家孟称舜。
近现代,有明清史学者孟森、教育家孟宪承、药学家孟目的、中国矫形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孟继懋、全国劳动模范孟泰、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孟宪民、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孟少农等。
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开,就是缗公。后来,庆父又派人杀死缗公,欲自立。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国。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孟姓分布】
孟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源地山东、河南及其近邻的河北发展和繁衍。从东汉开始,孟氏出现于其他地区,如东汉孟光为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孟他为扶风人,孟尝为上虞(今属浙江)人;三国时的孟宗为江夏(治今湖北鄂城)人,孟获为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北凉有孟氏,为武威(今属甘肃)人;唐代孟浩然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孟郊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利贞为华阴(今属陕西)人,孟涫为郴州(今湖南郴县)人;五代后晋孟宾于为连州(今四川筠连县)人,后周孟贯为建安(今属福建)人。从以上可见,隋唐以前孟氏在中国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了。
五代以后,由于官职调迁等原因,孟氏的居处又新增了许多地方。例如,宋朝的孟宗政为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孟浩为宜春(今属江西)人,孟程为丰城(今属江西)人,孟元、孟彦卿均为洛州(今河北永平)人,孟显为安华北池(今属甘肃)人,孟攀鳞为云内(今山西怀仁)人;明朝的孟充为高安(今属江西)人,孟兆祥为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孟忠为江苏昆山人,孟淑卿为江苏吴县人,孟善为广东海丰人,孟俊为陕西咸宁人,孟羊浩为湖广咸宁人;清朝的孟永光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孟超然为福建闽县人。
【郡望堂号】
堂号:最著名的有三迁堂。相传孟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哭丧的事。孟母为了教育好儿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孟子又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迁。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学习礼让进退,孟母高兴地说:这里可以使我的儿子成为好人了。由于孟母三迁,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
孟姓又以平陆等为其堂号。
郡望:根据《姓源韵谱》所载,孟姓郡望主要有洛阳、平陆县、东海郡、巨鹿郡、武康县、安平县、江夏郡等。洛阳,东汉、三国魏、西晋、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新莽、唐、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都以此为陪都。
江夏郡是西汉高祖时设置的,相当于今天的湖北安陆、钟祥、潜江、钙阳等以东,以及河南光山、新县以西、信阳以东、淮河以南。这支蒙氏,是三国时孟宗之族的所在地。
【历史名人】
孟 轲(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孟子)
孟姓最著名的人物是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幼年丧父,家境清贫,母亲知书达礼,聪明贤惠,“孟毋三迁”,“断机教子”说的都是她教育孟子的故事。孟子长大后,十分仰慕孔子,他赴鲁游学,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日夜勤奋,深研儒学之道。中年学成后,周游列国,讲道德、说仁义,传布儒学以拯救时弊,一度担任过齐国卿相。但当时列国争雄,各国皆尚功利,纷纷以强凌弱,以大吞小,孟子的那一套“仁者无敌”的主张,显得十分迂阔而不合时宜,因此不被采用。晚年,孟子离开齐国,辞官回乡,效法孔子,专致教育,同他的徒弟万章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而作《孟子》七篇。
孟子整个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孟子生活的时代,秦国任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任用吴起,接连打胜仗削弱了敌人;齐威王、宣王用孙膑、田忌这些人,致使其他诸侯国入朝纳贡。可见,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军事改革,崇尚武力,发动兼并战争,这使百姓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尖锐。孟子面对这样的现实,忧心忡忡,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衰的历史考察,他认为对百姓的“仁”和“不仁”是统治者能否取得天下的关键,得天下者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就需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使百姓心悦诚服,以达到“王天下”的政治目的。
孟子“仁政”主张的基础,是他基于“民为贵”的民本主义思想。孟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也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并告诫统治者,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否则,失去了民心就会自取灭亡。孟子的这种仁政爱民的思想,可谓远见卓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
“性善论”是孟子整个思想学说的理论基石和出发点。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孩提之童,知爱其亲”。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犹如人的四肢一样,在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这并不是外界强加给人的,而是人性所固有的。由于人性向善,人们通过修身、养性,均“可以为尧舜”。同时,孟子还认为,由于后天的教育不同,人们就有了善、恶的不同表现。这如同同样的麦种,条件不同,收获就有差别。因此,孟子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孟子的性善论虽然带有较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其合理内核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有其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然而积极方面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就成为后来的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人格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正义而斗争。他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客观地研究孟子及其思想,对于我们新文化的建设者是有积极意义的。
战国时还有墨家巨子孟胜,以及传说能够生拔牛角的勇士孟赍。西汉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孟喜。东汉是有对丈夫举案齐眉的孟光。
三国时,吴国有事母至孝、哭竹生笋的孟宗,蜀汉有彝族首领孟获。
隋唐时期,孟姓涌现出几位勇于反抗封建统治之士,如隋末有农民起义首领孟让、孟海公,唐末有英勇善战的黄巢起义军将领孟楷。
唐代有著名诗人孟浩然、孟云卿、孟郊,其诗歌脍炙人口。还有水利学家孟简。
南宋有名将孟珙。
元末有襄阳红巾军将领孟海马。
明末清初有戏曲作家孟称舜。
近现代,有明清史学者孟森、教育家孟宪承、药学家孟目的、中国矫形外科奠基人之一的孟继懋、全国劳动模范孟泰、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孟宪民、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孟少农等。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小孟老师2017年9月双鱼座运势
☑ 小孟老师2017年9月十二星座运势
☑ 小孟老师2017年9月水瓶座运势
☑ 小孟老师2017年9月摩羯座运势
☑ 小孟老师2017年9月射手座运势
☑ 小孟老师2017年9月天蝎座运势